晴時多雲

碳關稅風暴 3年內衝擊台產業

2021/11/04 05:30

工研院昨舉行「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開幕式。(工研院提供)

歐盟CBAM機制2023年啟動

工研院︰台灣未來30年產業發展最大挑戰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昨指出,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這將會是影響臺灣未來三十年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為實現二0五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推動碳稅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歐盟將率先實施,預計二0二三年起開始為期三年的過渡期,二0二六年起正式施行,台灣產業界最快將在二、三年內就會先遇到「碳關稅」的風險。

蘇孟宗表示,歐盟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相關細節還在研擬中,預估產業界最快將在二、三年內就會先遇到「碳關稅」的風險,且從二0二六年開始實施後,成本會增加甚至無法銷售到歐洲,估計初期以水泥、鋼鐵為主的產業,後續恐擴大到半導體、面板、資通訊、材料等產品輸出,若無法達到減碳目標的供應商,在國際市場發展空間將受到壓縮。

工研院昨「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開幕式,蘇孟宗以「淨零永續,全球價值鏈重組大趨勢」為主題,對臺灣產業前景發表觀察建議。他表示,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包括環境減碳、能源供給、生產活動、消費模式等,將會是影響臺灣未來三十年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為實現二0五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推動碳稅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料將成為全球趨勢。

蘇孟宗建議台灣廠商應捨去傳統代工以「顧客至上」的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出典範作法;同時加速「綠色轉型」布局,發展低碳生產轉型並擴大綠色能源供給。企業導入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 (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也勢在必行,才能實現永續價值。

小檔案》2050淨零碳排&CBAM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在2018年提出全球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淨零排放,即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透過碳補償機制、低碳或零碳技術(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正負抵銷,才能力阻極端氣候、海平面上升引發的種種災難性後果。

目前有130個國家宣布推動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包含歐盟、美國、日本、南韓等,中國承諾於2060年達成碳中和。先進經濟體以排碳須付費概念,建立碳定價制度,包括碳費、碳稅與碳交易等,當前有64國實施、涵蓋全球約1/5的碳排量;芬蘭、瑞典、日本等國已開始透過徵收碳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歐盟今年7月發布「55套案」(Fit for 55),涵蓋擴大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12項政策。CBAM是一種碳關稅工具,將於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最初僅適用於水泥、鋼鐵、鋁、化肥、發電等5項碳洩漏風險高商品,之後才考慮擴大到其他商品。這5項高碳排商品必須向歐盟註冊並購買證書(須支付商品含碳量的相應價格),才能進入歐盟市場。(編譯楊芙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