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投資觀點〉停滯性通膨來襲?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與現今通膨不一樣

2021/10/25 05:30

CPI及失業率同步上升;美元指數下跌使大宗上品價格上升。(資料來源:彭博)

■溫德威

CPI及失業率同步上升;美元指數下跌使大宗上品價格上升。(資料來源:彭博)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9月28日赴國會備詢時,他在書面證詞中警告,美國通膨飆升持續的時間比預期還要久。鮑爾表示,「隨著經濟持續重啟,消費回溫,我們看到物價上揚的壓力,特別是受供應鏈瓶頸影響的部份產業。這些影響的層面比預期為廣,歷時也比預期為長,不過通膨終會放緩,而且一旦通膨開始回落,將回到我們2%的長期通膨目標。」而近期通膨受到供應鏈及能源價格持續上漲之下,持續維持在高點,引發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的疑慮。

停滯性通膨主要出現在1970-198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及國際社會同時存在幾種不利於經濟的事件,因而引發兩次停滯性通膨。

石油危機帶動物價上揚 引發通膨

這些事件包括1.因為以阿戰爭發生的石油危機,中東產油國宣布石油減產,甚至導致後來的石油禁運,最終使油價快速飆漲,帶動物價上揚,因而引發通膨。

2.布列敦森林體系崩潰:1944年起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美國承諾各國的央行都可以用每35美元跟美國政府換1盎司黃金,直到1971年,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停止用美元兌換黃金,也因此使美元與黃金脫鉤,最終導致美元價值大幅走低,引起大宗商品物價大幅上漲。

3.政策錯誤:為了壓抑通膨,當時美國政府硬性規定商品價格與工資,但是商品價格太低,引起生產者不願賤價出售,使商品短缺,更加劇通膨。另外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為競選連任,施壓Fed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降低美國失業率,也因此引燃停滯性通膨的火苗。

目前的高通膨與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有許多的不同,目前高通膨主要是因為供需失衡導致通膨攀升。物價由供需決定,2020年供需失衡,需求衰退幅度大於供給,以致物價走勢明顯放緩,造成2020年物價基期較低,加上2021年以來遞延需求開始回補及主要國家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使需求顯著回升。但受制於供應鏈問題,使需求恢復程度大於供給,導致近期主要經濟體通膨明顯上升。

近期物價上揚與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成因不相同

1970年代發生停滯性通膨,主要有多項因素同時疊加導致。包含布列敦森林體系崩潰,引發美元大貶。當時以阿戰爭因素也導致兩次石油危機,推升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加上Fed貨幣政策錯誤,最後導致1970年代美國發生兩次停滯性通膨。但近期物價上揚與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成因不盡相同,且目前Fed應有能力處理物價壓力。

由美國各天期的損益兩平通膨率可以發現,1年的損益兩平通膨率雖然突破3%以上,但之後各天期的損益兩平通膨率都逐漸回落,顯示市場對於通膨的預期也傾向短期現象。當就業市場及供應鏈恢復,將降低停滯性通膨風險。全球主要央行與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目前通膨升溫屬短暫現象,隨經濟復甦,暫時性因素逐漸消失,加上主要經濟體紓困措施已逐步退場且Fed及ECB均表示縮減購債訊息,且薪資上漲壓力溫和,近期主要經濟體之長期通膨預期逐漸回落,將降低停滯性通膨風險。

(作者為富邦證券資深經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