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鋼供應鏈養出銲接狀元 竝辰「風」光轉型

2021/09/15 05:30

中型鋼結構廠竝辰三年前決定投入離岸風電零組件新領域,承製中鋼旗下興達海基水下基礎中最困難的接頭及插樁總成部分。(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鋼構業者竝辰經由中鋼旗下興達海基加入風電水下基礎供應鏈,承製困難的接頭及插樁總成,今年已全數交貨;但過程中面臨龐大技術挑戰,包括試做時頻繁產生裂紋,以及需將十米高構件的公差控制在三毫米以內等。董事長蔡仲義表示,水下基礎使用的鋼料及銲接技術過去從未接觸,竝辰延攬銲接狀元並花一年多養出菁英團隊,才順利克服技術瓶頸。

竝辰董事長蔡仲義延攬銲接狀元並以一年多培養出菁英團隊,才順利克服技術瓶頸,今年已全數交貨。(記者黃佩君攝)

竝辰是三十年資歷的中型鋼結構廠,為了在鋼業景氣循環下開創更高利潤、高技術利基,蔡仲義三年前決定投入離岸風電零組件新領域,承製興達海基水下基礎中困難的接頭及插樁總成部分,並成功克服技術瓶頸,今年已經全數交貨。

蔡仲義說,水下基礎使用的鋼材料是S355鋼板,屬於高強度鋼材,以營造為主的鋼構廠過去較難接觸到;其所需的持續高溫及維持銲接溫度等技術,過去也未經歷過,銲工必須學習全新技術與觀念,否則將使成品發生冷裂。他說,這種材料在銲接前中後都要非常謹慎應對,除了溫度管理、手勢,包括銲接使用的電壓、電流也要精密匹配,否則銲材與母材融合不良也會造成裂痕。

竝辰光是銲接試片就用掉三噸以上鋼板,首顆接頭試做時,更因層間溫度控制不良產生裂紋,當機立斷花了十萬元改用銑床處理重做,才獲得改善。

他強調,銲接是突破技術障礙最主要關鍵,竝辰在中鋼構協助下找來電銲國手親自傳授相關知識,直到找出銲材特性與手勢;竝辰也在公司內自行特訓,銲接菁英晚上加班熟悉工法,經過半年才真正上場迎接挑戰。

蔡仲義說,訓練出這隊銲接、冷作的狀元團隊就耗時一年多,另加上一年前置時間,雖說三年前就啟動,仍是相當緊湊的挑戰。

對台灣民間中型企業能打入風電供應鏈,蔡仲義有不少感觸。他強調,像南韓是從造船業巨頭轉型,中型企業可能沒有機會;但台灣由中鋼等領頭羊帶頭,不但使鋼構廠轉型,也找到脫離景氣循環的高利潤新機會。

蔡仲義說,風電產業預估未來將有一、兩千支塔架,三到四千億元商機,且二十年循環一次,可對抗鋼構業八到十年一次的景氣循環;目前台灣站在比他國更早的起跑點,他有信心在台灣練兵後,未來更有機會進軍日韓、東南亞風電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