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碳關稅〉歐盟祭碳關稅 學者:盡早建立境內碳排放交易市場

2021/08/22 05:30

學者建議,政府應盡早建立境內碳排放交易市場,企業才有較精準的碳決策。(記者靳昌玲攝)

記者巫其倫/專題報導

歐盟7月中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2026年起對出口至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美國版碳關稅更提出2024年上路,且沒有調適期;日本、韓國也加速研議中。學者表示,面對全球零碳排的不可逆趨勢,國內應盡早建立境內碳排放交易市場,把碳定價機制建立起來,企業才有較精準的碳決策。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表示,歐盟祭出碳關稅,並不是要懲罰,而是希望其他國家也要建立相關機制;目前歐盟尚未宣布完整規範,且還有3年豁免的過渡期;換言之,企業尚不用購買碳憑證,但將要開始申報,不可輕忽相關影響。

3年過渡期 企業兩方向調整

她強調,「很多企業滿緊張的」,現階段廠商已不能迴避,由於國內企業過去沒被要求購買碳權,此制度推出後,對於高碳排放的鋼鐵、水泥等,以目前歐盟碳定價每公噸50歐元左右來看,未來成本負擔勢必加重,此議題將不能避免,企業未來有兩方向可調整因應。

首先,企業現在要開始評估,清楚知道自身產品的碳含量,先了解自身企業的碳足跡以及相關盤查方式,現在也要清楚了解應如何申報,以免未來來不及因應;其次,企業應評估還有沒有空間可以減少碳含量,在間接排放方面,包括電力使用可找尋乾淨能源,例如台積電找沃旭使用風力發電;在直接排放方面,生產上應找尋再生原料、製程設備上可採用高節能技術設備等。

溫麗琪表示,現在政府的重點應是協助企業減少碳排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考歐盟作法,在境內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目前中國已有此機制,今年7月開始在線交易;韓國更早在2015年已將交通、建築業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日本則會在明年開始推出此概念。她建議,國內若建立相關機制,企業將有較明確的碳定價根據,才能幫助企業做出精準碳決策,未來因應歐盟政策也才有豁免可能。

資誠會計師曾博昇也提醒,歐盟時程已經排定,7月推出草案後,立法完成時間點應是落在明年,「沒有懸念會如期啟動」,2023年開始約有3年過渡期,雖然還不用繳稅,但要開始申報,這將會是企業的「第一關」,特定產業如水泥、肥料等不可不慎,廠商也更要持續關注,美、日、韓也可能祭出相關措施。

美日韓可能跟進 台廠恐面臨劣勢

曾博昇表示,此議題影響深遠,可能侵蝕企業的獲利,電子業雖相對可控,但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就比較緊張,企業雖可從製程、能源使用方式改善,但也並非說改就改,還是要靠政府來帶頭;若歐美等國際競爭對手都已經走得很前面,將占有先機,我國產品過去優勢是CP值高,但若被碳關稅打到,屆時台廠將面臨劣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