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觀測站》機器人理財為何叫好不叫座?

2021/08/10 05:30

機器人理財發展「牛步化」,金管會也擬定年底前做出相關放寬, 讓機器人理財能夠有更多自動執行操控的空間。(資料照)

根據最新統計,我國「機器人理財」投資人數從去年上半年的5萬2325人,大幅增加至10萬6234人,年增率103%,乍看之下,倍數成長,似乎很不錯,但這卻是花了長達4年時間,對比我國實際投資人口,顯然是「叫好不叫座」。

「機器人理財」是指透過網路線上互動,且「全無」或「極少」人工服務,而提供客戶投資組合建議之理財顧問服務;也就是透過演算法,運用電腦程式分析出最佳投資組合;「機器人理財」業務是在2017年6月通過開放後,搭配當時熱門的金融科技(FinTech)及人工智慧(AI),機器人理財當時成為眾所矚目討論焦點,彷彿成為投資市場的一盞明燈。

但推出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6月,參與機器人理財者只有2萬3198人,總計資產規模僅6.07億元;直到今年6月,似乎稍有起色,參與投資已突破10萬人,若對比國內投資人口,台股集中市場證券總開戶數2129萬戶,顯然不成比例。

這4年來,銀行爆發多起理專盜領挪用,更有投信人員涉及炒股,把錢交給不會A錢的機器人投資,不是更為安心,也大幅減少人工成本費用,為何卻不受投資人青睞?

首先是信任度問題,在投資領域各種弊端頻傳下,民眾選擇自己投入股市,尤其這兩年小資族大舉湧入台股市場,股價也屢創歷史新高,國人寧可自己運用判斷挑飆股,也不考慮把資金留給機器人去投資。

其次,高資產客戶仍偏好傳統銀行的面對面、VIP式財富管理服務,機器人理財比較能吸引口袋不深的小資族,小額就能進行投資,自然規模與人數擴張不易。

再者是技術性問題,機器人理財發展「牛步化」,投信投顧公會等已提出相關建議,減少機器人理財限制,金管會也擬定年底前做出相關放寬,包括擴大機器人理財執行「再平衡交易」範圍、降低目前全權委託的500萬元門檻等,也就是讓機器人理財能夠有更多自動執行操控的空間。(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