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不一樣的通膨壓力

2021/07/13 05:30

路透資料照。

◎歐陽書劍

已開發國家在幾年前仍急於擺脫通貨緊縮的引力,以避免陷於如日本般經濟長期停滯的失落;武肺疫情後,通膨壓力卻意外地與新冠病毒一起變種,正伺機鑲嵌進經濟結構的脆弱處,意圖從最無彈性之處,引導物價向上波動。

疫苗施打、經濟復甦是許多國家的現在進行式,爆發性的消費與疫情造成的生產瓶頸,一時助長了物價的局部上揚,即使失業率仍高,美國今年五月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已較去年同期提高了三.九%,連續三個月超過二%通膨目標的事實,使通膨隱憂勾起了聯準會的升息疑慮。然而,與過去不同,這不是傳統的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造成的物價上揚。

供需決定價格。新冠病毒形塑新的生活型態,疫情波動影響了防疫措施,進而改變了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供給與需求。病毒擴散的速度有多快,供需的增減就有多迅速;過去一年多來,醫療用品或遠距上班設備需求的突然大增,都有類似的理由。

防疫商品及電子設備的交易提高,使全球貿易不致墜入深淵。世貿組織(WTO)在二○一九年時曾預估二○二○年全球貿易量將成長二.七%,以過去每年貿易成長大都高於經濟成長的歷史紀錄來看,已不是亮眼成績,疫情來襲卻使二○二○年第二季的全球貿易量相對前一年同期重挫十五%,為有紀錄來最差的表現,不過,最後全年貿易量緊縮五.三%,雖是罕見的衰退現象,仍優於二○○九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表現。

疫情改變供需,而有能力回應商品需求的變動,就能使經濟從谷底反轉。以德國為例,二○二○年經濟規模縮減四.九%,但今年立即強勁反彈,同時擔任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的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Jens Weidmann)上週指出,二○二一年德國經濟成長率可能接近四%,二○二二年甚至會超過五%,創下三十年來最佳紀錄。這是政府與企業適應環境改變後的成績,可是,他們顯然也需要時間消化。

德國當前經濟動力來自強勁的民間消費;疫情結束前,對新商品的需求已在醞釀。過去一年多來,德國民眾增加儲蓄達二千億歐元,德國央行調查發現,大多數民眾正等著花掉部分閒錢,增額儲蓄中估計將有四分之一會在兩年內消費,因此餐飲、旅宿等受疫情摧殘最甚的服務業,將迅速且強勁復甦,且最快在二○二二年初,產能利用率就會超越平常水準,又成為另一種疫情造成的通膨壓力。

決策迷失有兩種原因,一是對未來狀況的無力掌控,二是對預期現象的過度反應。疫情造成的通膨壓力,在疫情穩定後雖繼續操弄經濟,且物價上漲根源一直改變,迅速而短暫,不過,在認清本質後,從過去一年多來的實際經驗觀察,個人、企業與政府的學習能力,應能使通膨幽靈徒勞而無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