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除權息行情的迷思

2021/06/21 05:30

企業配息高低顯示營運績效,配發現金又成為股價的活水,互為拉抬。台積電於6月17日除息,當天完成填息。(記者靳昌玲攝)

■魏錫賓

每年結算前一年的損益後,企業就會決定如何配股配息,將經營成果直接與股東分享;配息高低既展示企業營運績效,配發的現金又成為買股的活水,股價在資金移轉中似乎顯得格外活絡,部分股票也得以飆升高漲。令人期待的除權息季雖然展開,行情卻每年都有變化。

股價回漲填息 才算是真正獲利

上市櫃企業在除息發出現金,除權配發股票,是將資產的一部分移轉給股東,理論上公司價值減小,股東的財富則只是從左手換到右手,因此在除權息基準日都要先調降股價,譬如上週台積電分派2020年第4季盈餘股利每股2.5元,總金額達648.25億元,發放的股利總額就是減少的市值,占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約22.6點,開盤前台積電股價先減掉2.5元,當股價較除息基準日開盤價漲了2.5元,就算填息。

投資股票的獲利可以來自買低賣高賺得的資本利得,或是領取公司盈餘的配息。公司將股息發放給股東,若股價回漲填息,才是真正的獲利,否則只是空有配息的喜悅,卻以資本利得的減少為代價;因此,配股配息並非愈高愈好,重要的是公司價值要能持續增加。

股息太高 企業可能對未來看法負面

除權息高低雖反映企業經營績效,但不同企業的除權息政策都有差異,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部分大型績優股的主要股東是退休基金,會傾向每年固定發放一定股利,而企業若屬於塑化等景氣循環性明確、波動較大的產業,則可能選擇發放盈餘的固定比例。另外,因錢可以發給股東或留在公司運用,若企業預期景氣大好,也可決定減少股利發放,留下做為擴廠基金;股息太高,有時只是反映企業沒有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對產業未來看法相對負面。

企業有除權息的不同政策,個人也能依據目標而定投資策略,選擇投資標的。若為年紀較長的相對保守投資人,或許比較喜歡穩定配發股息的企業,若是以獲取價差為目的的短期投資人,可能比較注意企業除權息的改變,從變動中修正持股的方向,找到股價波動的投資機會。對個人而言,領取股利還要考慮補充保費與股利所得稅的計算,這些是獲利的減項。

股利減項 補充保費與股利所得稅

每年6月後,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但2016年中以後迄今,上市加權投價指數雖然上漲近萬點,在7、8月時漲幅卻並不特別驚人,以2017、2018及2019年的該段期間為例,指數大致都僅持平。在外資放暑假及迎年底電子旺季的說法中,股價顯然受不同因素左右,國際股市、當時的總體資金水位,以及對基本面的預測等,也都引導股市走勢。

除權息的高低不只是前一年經營成果的展現與回饋,也反映經營者對企業未來的願景與企圖心,至於除權息是否有行情,恐怕是因時因企業而異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