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比特幣!〉非同質化代幣 掀加密藝術交易熱潮

2021/03/08 05:30

區塊鏈技術比較表

記者陳炳宏/專題報導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葛如鈞表示,虛擬貨幣本身就是跨國匯兌的好工具,PayPal、特斯拉、華爾街都開始接受使用。 (記者陳炳宏攝)

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一個中本聰帳號,寫出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透過比特幣,希望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區塊鏈的由來。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葛如鈞(網路上人稱「寶博士」)分析,中本聰概念就是把每一筆交易封裝成一個個區塊(Block),而每個區塊,都需要跟前後區塊比對,變成是避免假造的電子帳簿,所以才稱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實作產品就是比特幣(Bitcoin)。首宗交易從1萬枚比特幣交換41美元的Pizza開始,從此比特幣開始有線上價值儲存與交易功能,甚至到現在一枚漲到超過5萬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拿來跟黃金比較,因為都有價值儲存功能,但黃金攜帶不便、流通性不佳。

率先解出困難數學題 獲得比特幣

但如何維持比特幣帳簿持續記錄與運作?根據bitcoin.org記載,為確認交易並把交易加入區塊鏈之中,是透過分散式的共識系統「挖礦」來運作,由該比特幣錢包系統發出困難的數學證明題,讓其他礦機利用算力找出答案,首先找出答案者,可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並將待確認的交易打包到某個區塊之中,且區塊必須滿足非常嚴格的密碼學規則,這些規則都是防止區塊被篡改。

根據比特幣白皮書記載,當初設定比特幣數量為2,100萬枚,每十分鐘出一道題,解題成功者剛開始可獲50枚比特幣獎勵,但每四年獎勵減半,到2020年5月時,獎勵第三度減半僅剩6.5枚,預計2140年會發光。

區塊鏈3.0 讓虛擬幣高速流動

葛如鈞指出,區塊鏈1.0僅能記帳,乙太坊推出區塊鏈2.0技術,加入智能合約欄位,也提供使用者發行自訂的加密貨幣框架,但金融特性就是要能流動才會增值,於是區塊鏈3.0出現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讓價值可高速流動,很多新創就是創新區塊鏈,透過DeFi把比特幣、以太幣,拿去高頻次出租,獲取短時間小額報酬。頻次高就可從放銀行年化利率1-2%變成10分鐘獲取8%利潤,年化利率搖身一變一年可達20%-40%,甚至100%以上。

葛如鈞說,近來爆紅的數位資產新玩法 - 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也是區塊鏈3.0以後的延伸,解決多方不信任問題,把人類歷史發展的情感藝術價值放進金融體系,跟當年藝術品交易一樣。

例如Beeple畫作《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從2007年開始每天創作至今累計的5,000幅數位作品集,合成一幅畫後,2月25日於藝術拍賣平台佳士得(Christie’s)上架,同時也以以太幣作為畫作憑證,第一天出價就超過百萬美元,截稿前出價已達350萬美元。葛如鈞說,檔案每個人都可下載,但拍賣得主才有證明得標的憑證,也算是真正擁有這幅5,000幅作品合輯的真正主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