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地農用鬆綁 稻作才有未來

2004/12/20 06:00

記者王百鍊╱專題報導

「白米炸彈犯」楊儒門事件,引發台灣稻米政策相關討論。

彰化縣二林地區吳姓農民指出,他種植水稻已50多年,種植面積最多曾達6公頃,目前只剩下1.5公頃,因為種田收入越來越不划算。

他表示,稻米價格數十年來沒有太大變動,20年前,每100台斤稻穀產地價格約1000元,迄今仍停留在1000元上下;而20年前,每人每月薪資約一萬餘元,而目前月薪3、4萬元已稀鬆平常,稻米價格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稻農收益僅足以餬口。以他目前種植1.5公頃的水稻而言,每年收入僅約12、3萬元。

吳姓農民表示,台灣加入WTO後,外國稻米可以進口,更讓農民感受強烈危機,如今年一期作稻穀每100台斤產地價格僅6、7百元,創下歷年來新低,即因進口稻米造成供過於求情形所造成。

另一位李姓農民則認為,進口稻米並非造成農民收入減少的主因,且加入WTO是世界潮流,並無不當。

他表示,政府有關農地只能農用的政策,致使許多農民只能每年種植水稻,無法另作利用,才是稻米生產過剩、價格降低的主因,因此政府應檢討相關農業政策。

李姓農民表示,政府如能放寬農地使用限制,水稻種植面積自然會逐漸減少,價格才有提高的機會;另外,農政單位應積極輔導開發稻米精緻加工等產業,以提升商品附加價值,才能治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