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機器人理財〉自己戰勝市場 智能理財難獲民心

2021/01/11 05:30

近年AI商機興起,多家銀行陸續推出機器人理財商品。圖為北富銀智能理財平台。(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專題報導

近期王道銀行機器人理財系統出錯,導致客戶投資的基金提前贖回,AI智能投資未來是否衍生更多交易糾紛?學者認為,國內相關智能投資法規,仍有不足之處,銀行必須全面強化AI內控檢查機制。此外,純網銀即將啟動試營運,資安問題將是挑戰,主管機關及業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指出,儘管國內金融業者積極拓展Fintech、機器人理財等投資。不過,現階段AI智能投資勝率仍有待提升,且業者往往都替AI智能「背書」。因此,當投資失利,或獲利不如預期,恐將可能衍生投資糾紛。尤其,金管會目前對於AI投資等規範,仍處於「且戰且走、尚有許多不足。」

現階段技術 只能稱程式投資

殷乃平直言,儘管「AI投資」號稱「智能投資」,不過,現階段國內AI技術發展,其實仍側重於「程式投資」,操盤偏向機械式反應,與真人操盤仍有很大落差;所以,當盤勢出現異常,可能觸發程式賣壓,進而引發投資人「羊群效應」,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純網銀即將啟動試營運,資安問題也是純網銀一大考驗;金融研訓院所長林士傑引述「趨勢科技2020年資安年度報告」,針對網路安全威脅提出「3大重點警示」,包含:企業雲端風險加劇、AI詐騙數量攀升、物聯網資安風險擴大等。尤其,直接攻擊雲端服務商,或侵入第三方資料庫竊取銀行資料,將成為未來純網銀發展重大風險。

純網銀要注意兩大風險

「銀行業必須全面強化AI內控檢查機制!」林士傑指出,由於AI智能系統在銀行業務運用上,可能出現駭客入侵演算法設計等問題;在資安議題上,純網銀應注意「遠端非自願性開戶風險」、「數位客戶KYC」2大問題。

林士傑認為,在「數位客戶KYC」認證方面,要留意AI深度造假(deep fake)技術,駭客可能利用AI技術合成,或模擬聲音、影像畫面,製造假的數位生物特徵造成KYC漏洞,未來資安稽核追蹤機制、多重設備驗證搭配第三方授權,及AI監理科技等,都是純網銀資安技術發展重點。

AI智能交易普及 學者建議修規範

此外,過去2018年2月、農曆年前美股崩跌,引發全球股災,當時有評論指出背後可能與機器人、程式砍單,加上投資人恐慌性拋售,導致美股單日跌逾千點。對此,殷乃平認為,隨著系統程式、AI智能交易日漸普及,加上近期台股、美股都處於歷史高點,程式交易恐成為一大隱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