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際市場展望〉解讀全球股市的繁榮漲勢

2020/10/05 05:30

各國央行的貨幣刺激措施,資金主要轉往儲蓄,部份則流向股市。圖為日本央行(彭博)

■黃森瑋

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潘曾提出「非理性繁榮」,藉此形容股市漲幅與經濟現況脫鉤。2020年迄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表現,但全球股市年初以來卻呈現上揚趨勢,截至9月15日,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近25%。今年經濟數據黯淡的同時,股市截至9月初卻是一片繁榮,投資人該如何看待呢?這樣的現象合理嗎?

貨幣刺激政策 股市增溫

首先,各國央行為阻止疫情進一步影響到實質經濟體,推出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作為部份解釋股市近半年的漲勢是合理現象。投資圈有句名言說:「別跟聯準會作對。」由於利率下降、各國央行寬鬆貨幣,部份資金會流入股市,推升股價。這是理性的市場反應,因為寬鬆的貨幣狀況有助提振經濟活動,連帶推升企業獲利能力,進而支撐股價。

回顧過去半年,各國央行紛紛採取規模空前的刺激措施,挹注流動性到金融體系。從成熟市場為了防疫而開始封城以來,各國央行陸續將利息調降至歷史低檔,並祭出量化寬鬆措施,例如擴大資產負債表來購買公司債與政府公債,救市力道甚至高於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美國、歐洲、日本與英國等央行積極購買政府公債,聯博預測G4央行購買公債總金額將趨近5兆美元,讓政府得以發行更多債券與壓低債務成本,對市場形成深遠的影響。

除了有各國央行的貨幣刺激措施,各國政府亦推出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方案,聯博預測全球總財政刺激規模佔GDP比重近5%。但這麼大的刺激政策規模,資金都往哪裡去了?實際上,這些資金並未轉化成資本投資,除了Amazon等在家工作趨勢的受惠者、與政府醫療保健支出。相對地,資金主要轉往儲蓄,部份則流向股市。

通膨率預計維持低檔

另一方面,低利率環境可望持續,促使投資人尋找報酬空間較高的資產。今年8月底,各國央行陸續決議將利率長期維持在低檔。其中,聯準會改採平均通膨目標2%機制,也就是不會在通膨率一達到2%時就升息,而是讓通膨率超過2%一段時間,以平衡通膨率不足時期。由於通膨率已有一段時間低於2%,因此未來幾年聯準會升息的可能性並不高。

一般而言,通膨攀升時,債券殖利率也會跟著上揚,反映投資人為了抵銷通膨風險而要求更高的報酬。但在目前環境下,聯博預計各國央行將透過資產負債表壓低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使得殖利率曲線走平。在貨幣寬鬆、大規模財政刺激、控制殖利率曲線的背景下,投資人應該持續青睞潛在報酬空間較高的股票。此外,低利率會導致用來評估股票價值的折現率下降,進而推升股票評價。

股市攀升有幾個必要條件,包括: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出現正面進展、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力道。現階段而言,這些條件仍舊成立,故股市年初以來的漲勢合理,只是可能比原先預期的稍加強勁。

然而,市場風險猶存,且波動性可能維持高檔。若股市成長引擎集中在幾檔超高價股,分散度不足也將成為隱憂之一。投資人應該視9月份的股市表現為警訊,未來可能會進一步修正。有鑑於此,建議投資人建構平衡的投資組合,佈局不畏疫情且能持續成長的企業,同時搭配今年受到衝擊但可望在市場恢復常態後回溫的企業。(作者為聯博投信股票資深投資策略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