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多獲利難 保險業止於研究

2020/10/05 05:30

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認為,政府應開放民間企業,將長照服務擴大到產業層次。(資料照)

國家政策確立 才可朝產業化發展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國內保險業總資產逾三十兆元、資金運用總額也逾廿七兆元,金管會盼資金投入長照,但法規限制、獲利難評估,業者仍停在「研究階段」;保險業專家憂心,長照問題如壓力鍋,難保瞬間爆開,國家政策應確立,長照服務才可朝產業化發展。

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分析,依「長照機構法人條例」規定,須由財團或社團法人提供長照機構服務,但保險資金不會捐給財團法人,因是以捐助為目標、不會產生營利,所以只會參與營利型社團法人,但保險業要維持清償義務、資本適足率,維護保戶權益,若二十%盈餘不能分配,又不能實質主導經營,業者自然有顧慮。

桂先農認為,政府當然有義務提供長照的基本保障,「就像強制汽車保險,提供民眾基本保障;健保也一樣,不分貧富都可享受」;但在基本保障之上,就應開放民間企業,才能往前延伸,將長照服務擴大到產業層次,政府則可為督導角色,透過實地稽查和透明公開,有效把關服務品質。

擴大到產業層次 政府可監督

他強調,在自由市場有競爭,才會產生服務效率、帶來創新模式,就有機會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才可創造永續。他還提到,金管會已預告修正,放寬「保險法」規定,包括保險業可採事後查核方式辦理投資,也放寬保險業投資社福事業,可指派人員擔任經理人,修正通過將有助益。

安定基金總經理陳昌正表示,業者可透過兩方式異業合作,第一是結合本業,由業者賣長照保單商品,並與長照機構簽約提供服務;第二是由保險業買地、蓋機構,並找信賴的社團法人來經營,保險業則可收租。但由於目前各面向都未完善,合作模式遲遲難找,且不能只依賴保險業造市,各方都要積極參與。

他說,現階段來看,前十%族群雖多花錢就可解決問題,但中間八十%恐怕要面臨供給問題,整體來看長照體系有待努力,包括技術問題、風控等,各個產業都要進來,否則「船過水無痕」,長照問題就像壓力鍋,現在還沒爆,難保過五年就瞬間爆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