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蘋果光照那方?〉機殼廠生態變 華碩、可成新策略因應

2020/08/31 05:30

蘋果機殼廠上半年營運績效比較表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

自今年5月開始,市場屢傳國內機殼廠將被中企立訊收購,而8月真相大白,鎧勝-KY(5264)併回母公司和碩(4938),而可成(2474)宣布泰州廠房賣給中國藍思。投資人不禁想問,台灣的蘋果機殼廠到底怎麼了?機殼廠在蘋果供應鏈中到底扮演甚麼樣角色?為什麼成為中廠非搶的供應鏈?

機殼學習曲線長 毛利率高

法人分析,台灣代工廠毛利率俗稱「毛三到四」,但機殼廠的毛利率過去多在10%以上,今年就算再慘也還有7%,而可成毛利率甚至超過20%(前幾年更超過40%)。不難想像,拿到機殼廠至少保障一定的獲利性,拉高整體代工的獲利。

而且從技術層面來說,金屬機殼廠對EMS(專業電子代工)業者絕對是關鍵拼圖。鴻海集團擁有鴻準(2354)、和碩集團擁有鎧勝-KY,證明機殼不管對筆電、手機來說,都是關鍵零組件,尤其是手機機殼。

一位產業分析師說到,iPhone機殼製程精密複雜,一條產線,得經過100多個加工製程,遠比組裝廠的工序繁瑣,一出狀況,很難抓到出問題的關鍵點,因此學習曲線較長,所以才有較高的毛利率。

5G手機機殼製造更困難

去年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就曾分析,5G手機的金屬機殼在製造上難度會更高。原因有三,包括零件種類增加、散熱需求增加,再加上需要高速傳輸,這些都會使得機殼孔洞增加,就製造上來說會更困難,機殼更容易「破碎化」,品質挑戰更大(當然價格也更高)。而這也就是他在日前重大訊息記者會上講的 - 「我們台灣機殼廠不是塑膠做的,還有很多負責的管理和技術」。

毛利率越來越低 只好轉型

那麼台灣蘋果機殼廠生態為何面臨如此大的轉變?法人認為,兩大主因讓整個蘋果供應鏈產生巨變。第一,蘋果有意扶持中企,再加上中國政策補助,中企併購台廠使組裝一貫化,讓價格更有競爭力;第二,蘋果從過去「提供機台設備」轉為「廠商自行採購」,但更慘的是,業者斥資百億元買進機台後,還未必等得到訂單,成本越來越高、毛利率越來越低,使得具有技術能力的台廠寧可轉向其他領域拓展,也不願向蘋果低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