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多數國人 低估退休生活費

2007/06/15 06:00

記者高照芬/專題報導

要存多少退休金才夠用?退休後的生活花費會比工作時的花費更低嗎?根據壽險業者的調查,有超過三成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花費一至三萬元即足夠,這顯示民眾對退休金準備過於樂觀,低估退休生活費。

ING安泰人壽發言人林順才指出,國人普遍認為,退休後的生活花費比工作時少了許多,但據實際訪談調查的結果發現,許多退休族卸下工作後,反而有更多時間來花錢,光是多出幾場飯局下來,每個月多則上萬,少則數千元的開銷,這些都是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老來得子 退休後再就職

林順才歸納,退休金會超出預算的三大類型,可分為「老來得子型」、「交友廣闊型」、「長命百歲型」,這三大類型的人因為突發事件或活得比預期還長,常使退休陣腳大亂。例如有些科技新貴認為已存夠退休金,提早在45歲那一年退休,沒想到45歲時老年得子,退休金就得重新規劃,甚至重新找工作,以因應新生兒誕生。

交友廣闊 應酬費用大增

交友廣闊型的退休人士,因為交際應酬密集,飯局及球局特多,退休後往往更有時間花錢,原先準備的退休金也超過預算,反而不夠用了,只好每月撙節開支。

長命百歲 老本不夠開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技及醫療技術的進步,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活得比預期久是一個必需正視的課題,這類長命百歲型的退休人士,原本計畫活到80歲,沒想到80歲以後身體依然硬朗,可能活到90歲都沒問題,原本估算的退休金就不足晚年生活所需。

另外,保誠人壽發現,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國人平壽餘命延長,在儲存退休金時就常常太過樂觀,尤其愈年輕的人對退休愈樂觀,反倒是愈接近退休年齡者,對退休金準備較年輕人悲觀許多。

保誠人壽針對退休的大調查中發現,年紀50歲以下的受訪者,超過五成希望能在55歲以前退休;但年齡50至65歲的受訪者,僅有22%希望能在55歲前退休;48%計畫在56至60歲退休。顯見,愈接近退休時,考量層面愈廣,延後退休的情形愈普遍。


短估餘命 連精算師也栽了

記者高照芬/專題報導

精算師世家出身的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韋立俊(John Wylie)認為,國人對退休準備過於樂觀,雖然要存多少退休金才夠用,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隨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金的需求很可能超過預期。

韋立俊一家三代都是精算師,除自己擁有澳洲精算師資格外,父親和大兒子也是精算師,所以,他對退休規劃有獨到見解。他以父親退休後的生活為例,他父親自認已做好退休規劃,退休後也依循著自己的財務計畫,每年安排一次郵輪之旅,沒想到退休後,卻不幸發現罹患癌症。

醫生說父親只能活五年,最多不超過十年,所以,他的父親將每年一次的郵輪之旅,增加到每年二次;結果五年過後,身體仍舊硬朗,至今更已過了12年,還可以開車、打高爾夫球,但退休金卻花得差不多了。

韋立俊以父親的小故事,來說明退休後常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發生,這些事情極可能影響到自己的退休金準備。他認為,國人千萬不要被男性平均餘命約74歲、女性約80歲的統計數字給騙了,以精算數學的角度來看,排除英年早逝的人之後,未來每個人都很有可能活到90歲,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退休準備,退休金的需要,往往會遠比國人預期的多得多。


退休規劃 先重保障再談投資

記者高照芬/專題報導

隨著老年化與少子化社會來臨,國人自行準備退休金的意識已逐漸普及,但根據統計,仍有約50%國人尚未開始進行退休理財規劃,壽險業者建議,退休規劃「先重保障、再談投資」,並且定期檢視投資獲利,才能營造金色退休年華。

英國保誠人壽建議,應以意外與醫療險、年金型商品、壽險商品等,來做為退休規劃的三大支柱。其中,變額年金險具有儲蓄及投資雙重功能,不失為長期累積退休金的理財工具。

瑞泰人壽建議,可利用投資型保單進行退休規劃,由於投資型保單兼具儲蓄及保障的特色,長期投資是累積退休金的不二法門。該公司行銷總監李淑惠說,退休理財規劃愈早開始越輕鬆,時間複利增值的效果不容小覷,愈晚著手規劃,不但壓力大,需支付的代價也愈高。

李淑惠舉例,如果想在60歲退休時擁有1,000萬元的退休金,假設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為8%,20歲開始存退休金,則每個月只需存約3,000元,40年下來總投資金額為156萬元;如果從30歲開始規劃,每個月就需存7,000多元,才能達到相同的成果;如果邁入40歲才開始準備退休,每個月更需提高到1萬8,000元;遲至50歲才開始規劃,距離60歲退休只有十年,每個月至少要存5萬7,000元才夠,顯見及早規劃退休的重要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