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際市場展望〉科技主攻、資金助攻 2020年投資情勢展望佳

2019/12/23 05:30

財政政策刺激助攻下,股債漲幅可望增加。(法新社)

■王誠宏

儘管2019年壟罩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包含貿易戰、殖利率曲線倒掛、美國ISM指數跌破50等等,全球股債市在2019年仍然爭先恐後的上漲,究竟2020年全球投資展望如何?是否還能如2019年般勢如破竹嗎?

三個面向探索2020年 全球經濟情勢與投資展望

1資金面的觀察

2019年以來2年期公債及10年期公債相繼與3個月國庫券出現利率倒掛,導致有許多分析師相信美國經濟衰退離現在不遠。事實上,利率倒掛是升息結束常出現的現象,亦即當預期聯準會(Fed)要開始升息,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會率先走高,接著才是短率走高,於是長短利率差距開始收窄。升息停止後,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率先反轉向下,這時短率已經在較高位置,常見長短率倒掛。至於,倒掛後常見景氣衰退呢?過往的升息都是為了對抗通膨、而犧牲景氣。但這次的升息並非抗通膨,而是貨幣政策進行正常化。觀察1960年迄今,在通膨尚未站穩2%進行降息,景氣皆會回升,故稱之為預防性降息。比較三次預防性降息的背景,皆為美國經濟受到外部衝擊之下,造成暫時性的經濟趨緩,且皆未見內需及外需同步趨緩或衰退。

2景氣面的觀察

2019年美國領先指標雖轉弱,但仍屬於擴張成⾧。觀察過去經驗,當領先指標弱化至3成以下的冷度,落後指標維持在6成以上熱度,美國進入衰退幾乎可確立,但海嘯以來,美國景氣始終保持溫和成長。我們迄今仍處於海嘯以後的「新常態成長模式」(低成長、低利率、低通膨),景氣周期跟海嘯以前相當不同:小循環取代大循環。自2008年以後,全球經濟已發生第三次景氣下行,所幸市場流動性無虞,且無資產泡沫情形發生。與過去的景氣循環不同,現今的經濟發展走長周期模式,在景氣上行的趨勢下,出現3年為一周期的小循環。最近㇐次從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7月景氣觸頂,迄今持續走緩,估計將於2019年第四季觸底。

3外部衝擊

美中貿易戰目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目標為美中貿易朝向制度性的平衡。這樣的談判與其他貿易談判、並未有太大的不同,因此我們定位美中貿易衝突為㇐外部衝擊。當遭受外部衝擊時,出口企業將因外需衰退導致企業利潤下滑,出口企業雇員減少、薪資調降、投資下滑,進㇐步造成購買力下滑,此將影響國內供應企業的企業利潤下滑,若發生系統性風險,最終將導致內需衰退。若系統性風險能彌平,則僅會有部分廠商陷入衰退,需尋求補助或央行降息。在1997年及2014年發生各國金融危機或油價崩盤時,美國經濟受到內需消費市場的支撐,抵禦了外部的衝擊。且觀察過往經驗,在同㇐事件重複干擾下,市場反應將逐漸淡化。

2020年經濟成長的可能樣貌

自2014年美聯準會宣布量化寬鬆退場及2015年開始升息,僅是啟動利率正常化的做法,與過去景氣過熱為抗通膨而升息的目的不同,故不易發生因升息導致資產泡沫,及出現系統性危機的情形。現今的經濟環境為三低「新常態」,金融海嘯以後,美國通膨無法長期站穩在2%以上,因此聯準會在經濟擴張期採取允許對稱式通膨超標方式,預期聯準會未來升息門檻加高,各國央行將保持貨幣寬鬆來維持經濟擴張。觀察自1990年以來,在寬鬆貨幣政策下,只要景氣未衰退,未來股債上漲的機率高。另外,在財政刺激的助攻下,不僅能避開衰退,更可能增加股債漲幅。

這波的景氣周期之下5G的新科技浪潮來襲,輔以低利率環境有利企業加速投資,即便發生經濟趨緩,景氣仍將在企業獲利及科技創新的趨勢下獲得支撐。接下來,就要邁入新的景氣循環週期,預估2020上半年,會有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景氣在反轉往上。 (作者為國泰投信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主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