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測站》文曄值得同情嗎?

2019/12/13 05:30

文曄董事長鄭文宗(持麥克風者)。(資料照,記者洪友芳攝)文曄董事長鄭文宗(持麥克風者)。(資料照,記者洪友芳攝)

IC通路龍頭大聯大(3702)日前向同為IC通路的文曄(3036)發動公開收購,引發雙方一陣唇槍舌劍,在媒體上登廣告、打筆戰,儘管大聯大盡量放軟身段,但文曄被無預警的搶奪股權,心中不滿可想而知。

但文曄高層可以怪別人嗎?若根據上市規定,上市前大股東跟董監事持股要低於全部股權的7成,而文曄是2000年9月上櫃,當時全體董監事持股比率高達67.5%,但現在,董監事持股僅剩7%,就算外傳文曄高層可掌握的股權還有3成,不過,也就是說這近20年來大股東賣了近半股權。

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印股票換鈔票常被人詬病,很多公司上市後董監事大賣股票,之後靠收購委託書鞏固經營權,成本便宜很多,因此主管機關才會修改相關規定,有了所謂的「大同條款」,對董監事低持股的公司形成壓力。

事實上,很多董監事持股偏低的上市櫃公司,在大同條款通過前就開始在市場上回補持股,而外傳大聯大想併購文曄的傳言,在市場上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但大同條款上路後,這2年完全不見文曄大股東明顯回補持股的情況,當然讓大聯大有機可乘。

文曄大股東自己賣股把防禦的城牆降低一半,當敵人拿到攻堅的利器時,卻沒想到要把城牆築高回來,或許覺得市場第1、第2大結合不被各國公平交易法通過而有有恃無恐,但未來大聯大若買到3成股權,始終是文曄經營階層的一根刺。

所以這件事再度告訴董監事低持股的公司,不要以為委託書是萬能的,這年頭比誰的拳頭大小才是王道!(陳永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