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易拆解太陽能模組 回收含金量翻倍

2019/12/03 05:30

工研院推太陽能模組資源化新科技,估回收效益翻倍。(記者洪友芳攝)工研院推太陽能模組資源化新科技,估回收效益翻倍。(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昨展出新型的「易拆解太陽光電模組循環新設計」,從太陽能模組製造端導入易拆解的新材料與新結構設計,讓新型太陽能模組到後續資源回收可完整拆解,估回收含金量至少翻倍。

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賴秋助指出,隨著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國內太陽能模組裝置量大幅增加,太陽能板設計壽命約20到30年,為及早因應未來必將發生的爆量廢棄問題,工研院開發出「太陽能模組資源化技術」,提升傳統太陽能板廢棄後的材料回收價值。

賴秋助表示,這項技術將廢棄太陽能裝置模組透過拆解、破碎、分解與綠色濕法有價金屬提取技術,讓廢棄太陽能板可以回收再生,預估回收資源化效益可從6億元提升到12億元。

此外,工研院也研發出全球創新的「易拆解太陽光電模組循環新設計」,此新型易拆解太陽能板,除提升原有發電特性外,一旦太陽能模組汰役廢棄後,更能完整提取高純度銀、矽晶片與玻璃板,大大提高太陽能循環利用價值。以矽晶片為例,估一片太陽能模組約有60片矽晶片,分解後1公斤回收價僅300元 ,但若採新型設計可完整回收,一公斤回收價可達1000元。

賴秋助表示,此一新設計已完成可行性評估與材料測試,明年起將擴大關鍵材料試量產規模,並同步啟動原型模組實驗室與場域測試驗證,並將結合產業界與學界力量,加速易拆解新模組的可靠度與商業化推動。

工研院另還展示提供國際檢驗標準的「太陽光電測試實驗室」、利用室內微弱光源發電的「染料敏化電池技術」、讓新舊電池可以互相搭配的「RAIBA可動態重組與自我調節之電池陣列系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