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與工研院推動半導體關鍵原料國產化。左為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右為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記者林菁樺攝)
攜手工研院 打造研發平台
中鋼攜手工研院打造鋼鐵產業研發平台。(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中鋼(2002)攜手工研院打造鋼鐵產業研發平台,鎖定高階材料、水資源與智慧工安三大領域。在高階材料方面,中鋼總經理王錫欽表示,過去中鋼也有研發靶材,但用在光碟片、LCD領域,若應用在半導體的靶材價值更高,不過進入障礙也高,台灣一年進口金額達70、80億元,未來透過工研院技術協助,有望將原物料國產化,並取代進口以降低業者成本。
根據SEMI半導體協會報告,台灣半導體靶材使用量高居全球之冠、佔22%,但材料需自美德日等國進口,中鋼估算一年進口金額達70至80億元,中鋼新材料研發處長謝榮淵表示,原料價格不菲,若可取得認證,關鍵原料國產化後,價格可與進口產品競爭。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國產的半導體靶材純度已達標準,但半導體製程無法容忍缺陷,測試需要時間,一旦技術導入成功,將樹立高門檻,計畫預計實行3年,第二年將邀半導體業者加入驗證。
測試高門檻 預計實行3年
在水資源部分,工研院透過再生水廠處理流程優化,能在放流水排放標準內,提高25%回收率,以降低再生水成本,預估中鋼再生水用量5年內可由23%提升至59%。工研院也替中鋼進行海水淡化技術評估,王錫欽表示,鋼廠用水需穩定,但面對極端氣候挑戰,水源要走向多元化。
王錫欽也強調,中鋼重視工安,透過AI、ICT(資通訊)科技,已導入iRoadsafe系統,藉由智慧道路安全警示技術,讓廠內鋼材運輸更安全。而中鋼的傾鋼作業需技術,加上面臨人才斷層,工研院研發VR虛擬實境平台,讓新員工可模擬傾鋼現場,未來也將進一步加入鋼桶破孔等異常狀況,做到智慧傳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