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淡水觀海社區 辦活動喚醒人情味

2007/05/25 06:00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台北縣淡水鎮竹圍區的「觀海極品社區」,來自全台灣各地不同的人,因緣際會來到台北打天下,又從大台北聚集到「觀海極品」,這個社區原本跟其他社區一樣的冷漠,住著每個急著上班上學、又急著下班返家的人,社區缺乏有效管理,讓房仲業想到就搖頭。

社區管委會委員之一的顏碧蓮說,八年前社區初成立時,著重在社區硬體的維護與管理,因為社區就在竹圍捷運站出口,周遭是相當熱鬧的市集,加上社區戶數多,整個管理是很沈重的運作。

住戶說,當時最多的問題是,隨時有機車將社區大門口堵住、大型停車場內有人亂停車、或是九棟大樓中隨時有電梯不動了、甚至是狗大便、垃圾在廣場中出現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讓社區委員們疲於奔命。

管委會不是不好,但是,住戶說,大家彼此不熟悉、也不願得罪人,要整頓及改變社區,其實是難上加難。

三年前,顏碧蓮新任社區委員,剛開始只是想把社區管理者的角色做好,但是,年輕人的熱情不甘於冷漠的居家環境,先去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課程,認識了社區營造的專家們,也開啟她喚醒沈寂社區的想法。

顏碧蓮開始結合社區中一些有能力、有熱情的住戶,改變社區運作模式,不只是硬體的維護,還增辦活動,先讓社區人彼此熟悉,找到人情、熱情,一切後續的管理機制調整,就容易多了。但辦活動要錢,社區管理基金是針對硬體設備維護而存在,不能隨便動,顏碧蓮發揮成長過程學習來的耐力與磨合力,第一筆錢向當地的鎮民代表募款,舉辦了再造竹圍風貌的活動,引發一部分人的興趣。

問題是,管委會的委員們不同意見立即爆發,有人認為把基本工作做好,就可以維持社區品質,比起出門參觀、大家一起活動的事情重要多了。

也有新的質疑出現,這是不是政治綁樁進入社區,也有人懷疑,錢是否清楚?…。

當然,也有贊同、支持的聲浪,認為這是社區生命力的開始。兩派意見的爭執,在觀海極品社區網站上互相廝殺一陣子,網上打筆仗、管委會開會吵成一團…,但是,這些質疑、衝突,在一次次的活動中,逐步妥協,取得共識。

兩年多來,踏出家門當志工的越來越多,竹圍國小的吳桂蘭老師在學校教自然,在社區裡還教社區居民什麼叫生態,北台科技大學的老師王釗芬經常為社區提案修改文案,撰寫企劃書,大愛電視台的編審陳穎君一邊工作,還一邊幫顏碧蓮修正文書,才國小的盧嘉妤是社區的畫畫天才…,志工有老有小,也有中壯年,通常是第一年參加,第二年就成為志工。

現任主委呂瑞聲說,這些活動的累積,讓社區逐漸改變原貌,去年舉辦「阿嬤的三合院」,就是把社區中庭當成古早的三合院,三合院裡的人互相扶持,小孩可以在這裡玩樂,老人在此聚會聊天,年輕人可以放心地去工作,這樣的精神就是三合院的精神。這個活動相當成功,也引發其他社區的共鳴。

在大愛電視台工作的陳穎君搬了15次家之後,在「觀海極品社區」落腳停留,就是因為這裡住戶豐沛的熱情與互動人情味。

台北縣淡水鎮竹圍區的「觀海極品社區」,是一個八年的新生社區,有940戶、將近4,000人住在這裡,管理委員會成立八屆,從彼此衝突、冷漠,到社區大廣場中,隨時有人聊天、小朋友玩腳踏車、追逐、笑鬧;管委會找到新的妥協點與成長空間。房價因而上揚,只是伴隨社區生命力而來的「禮物」。


幕後推手─熱心找資源 顏碧蓮感動鄰人

記者林美芬/專訪

淡水竹圍「觀海極品社區」充滿著熱情,鄰居互動頻繁,將這個社區從冷漠帶往熱情的關鍵人物就是顏碧蓮(見圖,記者林美芬攝)。

顏碧蓮從14歲起就在台塑當童工,半工半讀,後來轉進英業達電子,也是作業員,但熱情與上進心強烈的顏碧蓮,在台塑時讀書、在英業達時學電腦,但還是抵不住裁員風潮,被英業達優退出廠,她沒有閒著,到彭婉如基金會受訓當家事員,更利用時間參加各項的學習成長班,從社區營造、語言訓練到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讓顏碧蓮在心靈及專業知識不停地成長。

這些學習改變她的思維、改變人生的態度,試著加入社區管委會參與活動,將所學逐步加入,找尋資源來幫助社區活動。這些活動是很費時間、精神、體力及熱情,家人本來贊成,隨著她去玩,但太多的時間放在別人身上,丈夫、孩子抗議了!老是找不到媽媽、找不到老婆,每天吃便當過日子。

「剛開始時,什麼都不懂,只有一股熱情。」顏碧蓮開始四處請教專家、拜訪鄰居,請出鄰居各式專才參與活動,因為這樣的積極,感動了一些人。顏碧蓮說,自己成長是最大的,過去到各項學習班的進度,都不如後來兩年參與社區活動學習的進度快,從企劃、組織到與人相處,自己都大大獲得,更在過程中感動再感動。

可是,社區活動當然包括家裡人,先生、孩子的熱情逐步被燒熱起來,顏碧蓮說,先生有了跟她一樣的榮譽感與成就感,家事員很累,先生疼惜地幫她按摩,兩人有更多的親密與互動,現在,孩子每天急著寫完功課好到社區活動中心找鄰居玩…,全家人與社區一起活動,快樂成長。


社區營造找錢秘訣

社區營造到哪裡找經費?都市型社區從地方民意代表配合款、地方政府文化局到中央政府文建會,都有類似的款項。也有一些企業有專案經費,如信義房屋有「社區一家」專案,社區管理委員會都可以提出企劃案,跟這些單位申請,容易取得款項。

(記者林美芬)


住戶心聲─愛上美好人文 陳穎君不再飄泊

記者林美芬/專訪

連續搬了15次家之後,陳穎君(見圖,記者林美芬攝)終於找到長期的落腳處─淡水鎮竹圍的觀海極品社區,買屋定居,不再飄泊。

陳穎君是大愛電視台戲劇編審,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嚴苛,讓自己不斷地找尋居住地。陳穎君說,過去的居住地,有的是環境不好、品質不佳、或是視野不好、或是鄰居不好…,千百個理由,讓她搬家一次又一次。

初到竹圍,「有驚豔的感覺」,陳穎君毫不吝嗇地說出對竹圍的第一個印象,接著是妹妹、好友們的推薦,都說這個地方有美景及良好的生活機能,很適合她。但,台灣一般的地方是,美景與生活機能是衝突的,不同時存在的,太多推薦,反而讓陳穎君卻步及懷疑,「真的好嗎?可能嗎?」但還是來了。

美景真的有,竹圍就在淡水出海口,美景只要走出家門就有了,也有便利的交通,包括捷運及一般公車;生活機能也很充足,吃喝玩樂一次都滿足。

從租屋開始,就碰到很有人情味的人們,從銷售房子的銷售小姐、小店的老闆、到房東…,陳穎君說,「這裡的人充滿了生命力、人情、心地純樸」,人,是她繼美景之外的第二個感動。

社區裡的人,有共同的衝勁、理想、熱情,充滿生命力、人的資源豐沛…,這些屬於內在的人文,終於讓陳穎君決定不再搬第16次家,停留在一個洋溢熱情與生命力的大家庭之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