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台商回台大揭密-時事求是〉投資台灣事務所的投資數據

2019/07/08 05:30

大型企業擴建廠,人力需求將上升,可以推動停滯的薪資,還可能外溢至消費市場、股市,形成正面循環。圖為新竹鳳山工業區。(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貿易戰開打後雖居高不下,但自中國進口的商品金額確有下滑,使得台商海外設廠獨鍾中國的情況,已開始轉變;不過,在企業重新思考佈局全球的策略中,台商回台的成果,恐怕不一定如經濟部宣稱之投資數據那麼亮眼。最近幾年每年3兆多元的實質投資,是否可見大規模的增加,恐怕還難有定論。

首季投資亮眼 因半導體業製程升級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統計台商回台投資行動專案的申請金額,上半年已超過4千億元,估計今年可超過6千億元;而若根據經濟部「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資料,2019年第1季製造業固定資產(不包含土地)增購3,262億元,雖然季減1.2%,也較2018年同期大幅成長29.8%,創下2011年以來第1季的最大增幅。這可能是大家目前的印象,因美中貿易戰扮演推手,今年國內新增投資將大幅提高。

不過,依經濟部的調查分析,2019年第1季固定資產增購以電子零組件業為最高,達2,141億元占65.7%,年增44.5%,主因是半導體業者因應製程升級,持續擴建廠房及增購生產設備所致,如台積電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購置機器設備等的金額,第1季累計超過500億元;而主要受美中貿易摩擦影響的是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經濟部認為因伺服器、筆電及網通業者回台擴增產線,固定資產增購84億元,年增2.5%。

投資等待發酵 國內整體經濟尚無感

我國2018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新台幣18.2兆元,從支出面計算的各項組成中,民間消費占9.8兆元、政府消費2.6兆元、出口扣除進口為1.8兆元,而投資(包括營建工程、運輸工具、機器設備、智慧財產等)則為4兆元(其中民間投資約占80%)。

隨著企業擴產、擴廠,實體投資熱絡,人力需求將上升,或許還可以推動停滯的薪資,並可能外溢至消費市場、股市的表現,而GDP應能跟著水漲船高,形成正面循環。即使投資台灣事務所捷報頻傳,但主計總處五月底公布的今年第1季GDP估計值還較4月時的概估數減少0.11%,只有1.71%,且同時調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

投資雖可以做為經濟成長的引擎,不過,相對於消費的穩定性,投資變動非常激烈。過去10年,民間消費的成長率僅在1.8%及3.8%間波動,固定資本形成卻可以從2010年成長19.3%,下降至2012年的負2.6%,季節變動亦是如此,當大型企業擴建廠,就能帶動短期的大成長;也因投資波動大,只有成長持續,正面效果才能顯現。

業者申請有變數 公布實行金額利監督

GDP之投資項目波動度既大,而投資台灣事務所的資料由業者申報,經濟部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是向業者調查,還都存在不確定性。其實也有中央銀行理監事覺得疑惑,為何台商回台投資專案申辦金額持續創新高,經濟部且調高台商回台投資的目標值,不過今年上半年的新台幣相對美元匯率卻一路走低?

台商回台為何未帶動新台幣走強?因為企業除了從海外匯回資金,也可以使用自有資金、向國內銀行貸款或透過直接金融籌資,只是今年第一季末銀行對民營企業放款餘額,卻也較去年底減少。或許企業是要等待海外資金匯回專法通過,也可能是要利用「台商回台投資行動專案」的諸多優惠,但可以理解的是,投資台灣事務所公布的數據,是等待實現的數據,負責任的作法,或許應比照經濟部投審會定期公布廠商申報案件實行的金額。

主計總處及中央銀行相繼調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與欣欣向榮的投資數據,難以放在一起想像。數據令人無感,但用來內部檢討很有用,僅報憂或報喜,都可能使領導者誤判情勢、決策錯誤;既然每一月、每一季的結果,都會被拿來檢驗,改善投資環境,就更不能有所停滯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