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活化土地廠房 棉紗業變身資產股

2019/05/17 06:00

前紡紗公會理事長、大東紡織董事長陳修忠說,無論是把既有業務做得更好、或是轉做其他業務,土地資產是後盾。(記者陳柔蓁攝)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台灣純棉紗業者生存不易,因在地缺乏原料棉花、而下游棉布織造廠多已外移,單純做棉紗的業者停止本業營運後,空出來的土地廠房則拿來開發,轉而從事營建業或商場,甚至將早年取得的土地、建築等賣掉,處分利益直接挹注盈餘,這樣活化資產造成的資金流動,讓傳產股變成資產概念股,對股價也有推升作用。

純棉紗業者利用土地資產轉型,例如大魯閣(1432)在台灣有多處棒球場、保齡球館、小賽車場,並在高雄經營購物中心大魯閣草衙道。而廣豐(1416)在桃園開設廣豐新天地,立益(1443)因廠區靠近桃園機場,在結束台灣紡紗業務後從事國際物流;大將(1453)則從事營建業,在台北市、新北市做都更,並已改掛營建類股。

前紡紗公會理事長、大東紡織(1441)董事長陳修忠說,台灣紡織公司多是永續經營,永續就要創新,無論是把既有業務做得更好、或是轉做其他業務,土地資產是後盾,去年大東把台中市東區振興路段土地及建築物,以總價19億元出售,處分利益11億元用來投資越南,在當地生產的特殊紗,就近供應遠東新(1402)、儒鴻(1476)、旭寬等大廠。

現在台灣仍有棉紗產能者,有遠東新、大東、年興(1451)、南紡(1440)、台元紡織等,因這些公司經濟規模大,並早早佈局海外卡位當地供應鏈,利用化纖與其他業務支持棉紡的營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