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債券ETF〉量身訂作 單一壽險公司包檔

2019/04/29 06:00

債券ETF可降低壽險業避險支出,南山人壽是包檔大戶。(資料照)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債券ETF從去年下半年起,突然成為當紅炸子雞,除了去年第四季大量掛牌外,連小家投信都開始評估發行債券ETF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債券ETF今年以來更屢屢躍上新聞版面,不是因為有多麼驚人的收益率,而是壽險業狂掃債券ETF,甚至出現一家壽險公司幾乎包下整檔債券ETF的怪象。

金管會統計,狂買債券ETF的前3大業者是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和台壽保,而包檔大戶則是南山人壽。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ETF近年開始大行其道,且特別受到壽險業青睞,壽險業狂掃這種台幣計價、投資海外債券的債券ETF,甚至出現包檔債券ETF,很多檔都是為單一壽險公司「量身訂作」。

不受海外投資上限規範

根據金管會統計,到3月底國內投信募集發行60檔債券ETF,規模共5,815億元,但國內15家壽險公司就投資其中近50檔,投資金額突破5,000億元,壽險公司的占比超過9成。甚至還有多檔債券ETF,單一壽險公司就投資持有逾90%,逾70~80%的更不在少數。

壽險業為何對債券ETF青睞有加?壽險業者解釋,首先,債券ETF被壽險公司當作規避海外投資限額的工具。壽險業近年積極布建海外固定收益商品,以尋求穩定收益。但壽險業海外投資總額最高不能超過可運用資金的45%,但在櫃買掛牌的債券ETF是以台幣計價,不計入海外投資,因此受到壽險業垂青。

另一個觀察是,金管會在2014年5月開放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免計入國外投資上限,造成國際板債券蓬勃發展,光是從2014下半年到2017年6月底,在短短3年內,國際板債券市場共有超過400檔債券掛牌,總發行量超過1,000億美元,但國際板債券卻缺乏流動性,加上規模成長過快,金管會於是出手管制。

「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就因為金管會嚴管國際板債券,壽險業於是看上流動性較好的債券ETF,且債券ETF不計入海外投資也讓壽險業眼睛一亮,再加上交易機制簡便,管理及交易成本也相對較低,且風險分散、透明度也高,可透過初級市場或次級市場完成交易。

可降低壽險業避險支出

壽險業偏好債券ETF,其一原因還有降低匯率避險支出、平穩損益表。近年隨台美利差逐步擴大,推升避險成本,債券ETF以台幣計價且未做匯率避險,可避免支付高升的避險成本,雖其匯率波動反應於ETF淨值,但依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9),可將債券ETF分類於依「覆蓋法」將其未實現損益波動列入其他綜合損益(OCI)科目,而不影響損益表。

至於讓金管會盯上的壽險業包檔債券ETF,復華投信ETF主管表示,其實不少債券ETF投資人也不少,有的甚至超過上千人,但因壽險業一出手金額太龐大,很容易就占該檔債券ETF金額9成以上。最近就有某家大型壽險頻頻搶入美股ETF,一買就好幾十億,導致與一般散戶出現比例懸殊的投資金額。

金管會祭出新規定降溫

對此,金管會也對投信業、壽險業祭出緊箍咒。一是要求投信業者對既有的ETF,須向證期局提出分散計劃;二是新的債券ETF成立時,單一投資人持有不得逾50%,而金管會祭出新規後,市場熱度也出現放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