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網銀本身又有其他金控或銀行大股東,未來要如何做好利益迴避,金管會應該訂出相關辦法,才能有效規範。。(資料照)
「純網銀」是今年國內金融產業的重頭戲,預計6月公布兩家核准名單;不過,為了避免利益衝突及落實競業禁止,金管會去年才訂出「金金分離」條款,如今,純網銀本身又有其他金控或銀行大股東,未來要如何做好利益迴避,主管機關應該訂出相關辦法,才能有效規範。
根據金管會規定,「純網銀」申請業者至少要有一家銀行或金控,持股至少25%以上,最高持股則不能超過40%;這樣的「合資模式」,是因為主管機關認為金融業熟悉金融法規,可讓純網銀能夠更快上手。
但問題來了!金管會訂有「金金分離」條款,也就是一家金融機構,不得同時在另一家金融機構擔任董事,目的是避免一家金融機構的業務機密,被另一家取得,或彼此在相同業務上,出現競爭關係等。
不過,純網銀的投資組成團隊,被規定要有傳統金控或銀行;表面上,純網銀與傳統銀行是不同經營型態,彼此亦有不同目標客層,理當能分進合擊,但實際上,在金金未能分離的情況下,利害衝突自然容易出現。
例如:當某純網銀要推出一項創新金融服務,投資的大股東銀行指派的董事,就能拿到情報而掌握先機,又如,在董事會上,也可發言反對不利於自己銀行的業務範圍等;也就是說,純網銀恐成為金金分離原則的一大漏洞!
金金分離是「手段」,避免金融機構利益衝突及落實競業禁止才是「目的」,但為避免上述情況出現,金管會應訂出相關辦法,嚴格規範純網銀的銀行大股東落實利益迴避,才能補強金金分離無法套用的問題。(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