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看誰在膨風

2018/11/13 06:00

◎歐陽書劍

企業一度流行減資,因為沒有投資機會而降低資本,把錢退還給股東或許負責,卻少了想像空間;還債有時也被當政績,但政府能降低債務,除了開源能力外,還有其他理由,像省下不該用的錢,或是減少了應有的建設,二者效應還相反。經濟成為地方選舉的主打議題,候選人要能具體說出未來如何用錢,才能突出主政的可能風格。

六都的預算收入中,以稅課收入所占比率最高,在一○七年約為六十四%,金額達四千六百多億元,其中又以土地稅及統籌分配稅款較多,分別為一千五百億元及一千七百億元左右,而非稅課收入中,較可觀的為中央政府的補助收入,一○七年為一千四百多億元。

中央政府訂有「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依營利事業營業額、土地面積、人口、財政能力等分配稅款,地方政府都睜大眼睛比較,且爭取強度逐年增加;而中央對地方補助另有一般性及專案補助,雖有需求的評估考量,但溝通協調能力有時會生效果,至於捷運興建等建設金額相當龐大,非地方政府所能獨力負擔,中央態度往往左右可行性。

對地方政府而言,開源方式有限,占六都預算收入最高的稅課收入通常維持穩定,波動較大的土地開發等,隨景氣起伏,限制亦多,不一定很快派上用場。因此,同樣的預算規模,施政的優先順序與公益考量更為重要,為了明日繁榮而開發的交通建設,除了能促進住民福利外,還能改善經濟;不過,開往無人荒地的道路,不僅沒有效益,未來還要浪費資源編列養護費用。

政府的預算規模不會大幅度的忽上忽下,領導人對整體經濟的短期影響,可能不若想像顯著,但預算支出用在何處,不僅改變資源的分配,直接或間接受益人也將不同,譬如興建兒童館或展覽館的選擇、工業區或公園的開闢、招商中心或社福人員的增加等,有時難兩全。也因為預算有限、開源不易,檢視候選人的政見,更要從財務面過濾是否說假話。

六都總預算規模除台南市外,均在一千億至二千億元間,人事費占歲出達四成以上,經常門更占絕大多數,信口開河的承諾,若超出資源的補給,或許描繪出的遠景足夠炫麗,但沒有落實的可能性。過去台中市政府興建新市政中心前,曾辦理國際競圖,請建築師以五十億元為規模設計新藍圖,不過,得獎者最後提出的卻是百億元預算的興建計畫,令受限於五十億元金額的部分參賽者扼腕。

膨風的政客若受青睞,就像不公平競爭的獲利者;當別人遵守遊戲規則,他卻無視資源的限制,大幅擴張單純的想像力,要請選民走向無法到達的烏托邦。如果競選只是口號的堆疊,而無落實的計畫,就更為可笑,那將成為連檢驗都不必檢驗的假真理。

觀察地方政府的財政管理,預算分配往往不比預算規模重要,必要的公共設施,配合改善效率的軟體建設,能推進大眾福利,也會加速經濟發展,但因地方政府稅入難以急速擴大,更顯示能以有限的預算打造繁榮地方的建設,才能持續支撐滿意度,這往往還牽涉到執行面的能力。

經濟願景人人能夠描述,但不一定能夠做到,選前的想像空間,經常成為選後選民對政客的壓縮空間。空間有多大,後座力就有多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