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雅新涉嫌掏空 檢調偵辦

2007/04/05 06:00

〔記者胡守得、陳梅英/台北報導〕雅新(2418)爆發財報不實、104億元營收憑空而飛,士林地檢署接獲證交所初步調查報告指出,雅新除有財報不實外,恐另涉掏空疑雲,昨天指派經濟專組檢察官偵辦。

士林地檢署表示,經過證交所初步彙整資料,發現雅新財報確有不實情況,並要求指派相關人員親自到地檢署說明,懷疑案情不單純,不僅涉及財報不實,背後是否涉及家族掏空,將交由檢察官偵辦釐清。

士檢指出,依目前證交所提供的雅新財務資料,只能窺出財報存有疑義,至於是否另有掏空等不法情事,尚無具體事證。

士檢指出,雅新虛增營業額,究竟是其公司高層指稱的一時疏忽,或是隱含業績炒作、推高股價、內線交易、不實增資及掏空資產等弊端,將在近日發動偵查。

雅新因財報虛增交代不清,除須重編財測外,下週也將被打入全額交割,昨日股價開盤即跌停,盤中委賣張數高掛超過45萬張,賣壓排山倒海而來,雅新股價21.95元則創下2001年來新低。

由於雅新董監持股不高,董事長黃恆俊個人持股不到6%,外資法人在3月20日雅新爆出與供應商拖欠貨款糾紛後,即一路減碼,3月20日,外資持股還有16.33%,4月3日剩下12.76%,反倒是象徵散戶的融資水位,3月20日之後從8萬6000多張一路激增到10萬9000張,昨日台股登上8,000點,但投資雅新的散戶卻成為大苦主。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雅新最近的融資融券張數也有意外的增長,3月20日之後,黃恆俊公開對外澄清與供應商並無拖欠貨款之後幾天,雅新融券張數從原本109張,到4月3日已經來到5,278張,這段時間是否如雅新所說有禿鷹集團介入,似乎也增添市場不少想像空間。


證交所查帳 重點擺在美國子公司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雅新(2418)爆發作假帳事件,證交所昨天表示,由於雅新營收灌水部分大多是美國銷貨導致,因此證交所現在查帳重點將擺在雅新美國公司,清查雅新塞貨在海外子公司問題有多嚴重。

證交所表示,目前查核雅新的程序,除了要求會計師再深入了解公司財報內容外,證交所也要求會計師補送雅新提供的財報工作底稿,以進行查核,等到事件有進一步完整報告後,才會對雅新有其他的處置動作。

證交所指出,已經要求雅新在月底前繳交「沒灌水」的財報,依照規定,如果上市櫃公司無法在法定時間內交出年報,將會呈報主管機關,接著停止買賣,以今年的情況來說,如果雅新交不出去年財報,最快會在5月4日停止交易。

另外的情況是,如果雅新交出年報,若會計師查核後給予「保留意見」,依規定要退回重編,並變更交易,由於目前雅新已變更交易為全額交割,未來年報若被退回,將「併案」維持全額交割。

不過,據了解,目前雅新提出的灌水金額約為104億元,但是實際上可能會超出更多,因此雅新要在短時間內編出一個「健康」的財報可能有困難,所以循第二條路繳交不出完整的財報機會比較大。

證交所表示,為了查雅新美國銷貨情況,還特別商請公司同事在美國的友人,到賣場去買雅新的液晶電視,結果貨調了兩天還沒下來,顯然銷貨確實產生問題,可能雅新走自有品牌這條路並不順暢,未來雅新在美國的存貨可能須全數打銷,或是迅速折價出售,才有機會保持公司運作的可能性。


市場常用手法 用股票價差換訂單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雅新(2418)去年營收、獲利虛胖,證交所正在調查中,不過,市場人士指出,類似營收、獲利虛胖的上市櫃公司不少,且利用的手法根本讓人難以發覺,比如有用「股票價差換營收、毛利」情況,投資人除了小心謹慎,不要太相信市場利多消息外,也盼望監理機構能多加用心為投資人把關。

如何用股票價差換營收與毛利,該市場人士舉例,比如A供應商的原料價格是100元,此上市櫃公司B要求A供應商賣95元,然後B請A到市場買B股票,B公司在適當時間點再放出利多消息刺激股價,如營收創新高、新產品發表等,A供應商屆時就可在股價上賺到商品出售的價差。

在訂單上也是如此,B公司以股票作為額外酬勞換取訂單。

此作法可能會出問題在於,當公司利多無法再刺激股價時,供應商是否會願意摸摸鼻子自認倒楣,還是一狀告上主管機關,如果是後者,則供應商也可能吃上內線交易官司。

此次雅新將去年營收、獲利虛胖歸咎於電腦系統出錯,人為輸入疏失,是否當中也有利用此手法與供應商之間有所交換,主管機關可能需要詳查,還投資人一個公道。


避開地雷股 仍有方法可循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今年以來又是地雷股頻傳,撇開力霸集團不說,雅新(2418)過去幾年每股獲利都在2元以上,從「帳面」來看,稱得上是獲利穩定的公司,如今也傳出地雷警訊,究竟投資人該如何避開地雷股?

第一步要先從財報來看,證交所表示,雅新應收帳款居高不下,但是應付款項卻少得可憐,表示雅新收帳難,但付款要快,這做的是辛苦生意,萬一下游客戶跳票,賺的錢將付諸東流。

另外,公司長年虧損、負債比過高、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過低,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積極等,都是公司財務出現問題的前兆,類似的公司,投資人應該避開為妙。

還有頻頻更換會計師及會計主管,這種公司也要留意,可能是公司想做假帳,但會計師及會計主管不願配合,因此為了找到願意配合的人,才會頻頻更換會計師及會計主管。

此外,就是董監持股過低,如果經營階層看好公司前景,持股比率都不至於太低,像雅新董事長僅持有公司股權5.54%,持股次之的另一董事也僅1.93%,其餘董監事持股均不超過0.3%,經營階層持股都不高,怎麼會對公司前景有信心?

其實這麼多方法,總而言之都抵不過公司負責人的「誠信」重要,像這次雅新事件,如果是公司隱瞞會計師作假帳,要查出來也不容易,甚至也有公司常常透過媒體釋放利多,這都與公司經營者心態大有關係,如果公司負責人能學學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將心思都放在公司經營上,少說話多做事,相信自然能得到投資人的肯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