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景氣波及 量販店業績溜滑梯

2007/04/05 06:00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2006年對台灣量販店產業而言,真是詭異的一年。

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的「2006年零售業動態調查」,去年零售式量販店整體營業額達1,421億元,較前年微幅成長1.59%。在綜合零售業中,成長幅度僅領先百貨公司的負成長0.27%。

如果翻開各大量販店去年的業績表現,受到卡債風暴、消費信心低迷、開店密度飽和等因素重創。據法國家樂福公布的年報,去年台灣家樂福在合併特易購六家分店後,全台47家分店年營業額約13.9億歐元(約新台幣597億元),僅較前年微增2.7%,扣除新開店,既有店營業額更大挫9.1%,跌幅居全球各市場之冠,並創下家樂福登台18年以來最大跌幅。

無獨有偶,市場「老二」大潤發,進軍台灣量販店市場十年來,既有店營業額向來只增不減,去年也難敵消費景氣低迷的摧殘,全台23家店年營業額約420億元,既有店營業額首度出現衰退,跌幅達2%至3%。

愛買量販店去年和法國佳嘉樂集團拆夥後,全台13家分店年營業額約155億元,雖然較前年成長3%,但受到大直店業績不振的拖累,仍然無法擺脫虧損赤字窘境,經營得很辛苦。

詭異的是,在競爭同業既有店營業額一面下滑的慘淡聲中,曾被質疑每年得向會員收取1,000元至1,200元會員費,很難贏得消費者認同的好市多(COSTCO),去年全台四家分店卻出奇地創下133億元的年營業額,在亞洲市場僅次於韓國,名列第二名。

由於好市多去年沒有開新店,等於是去年既有店營業額就逆勢成長24%,創下登台十年以來成長幅度最高紀錄;稅前淨利約4.5億元,較前年大增57%,刷新紀錄。其中,好市多內湖店單店年營業額創下高達48.6億元佳績,蟬聯全台量販店「店王」寶座,等於是好市多內湖店一家店所創造的年營業額,可抵競爭同業三至四家店所創造的營業額。

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表示,好市多登台十年來,靠著口碑,已有愈來愈多消費者熟悉好市多所賣的商品,真的便宜,並願意花錢加入好市多成為會員,累積會員數已高達59.5萬人,續卡率達76%。

張嗣漢認為,好市多的主力消費客層,和家樂福、大潤發、愛買的消費客層並不一樣,好市多的消費客層,消費實力大都已在繳交會費時被篩選過,平均經濟能力都在中上階級以上;在消費信心低迷、卡債陰霾籠罩的時刻,好市多的會員可能會少買汽車等高價奢侈品,卻少不了用慣了的牙膏、吃慣了的美國牛肉,轉而將生活開銷集中在平日生活必需品上。

這使得好市多去年平均消費客單價成長至3,300元,較前年成長12%;會員購物頻率也增加為一個月1.3次至1.5次;帶動食品、百貨、生鮮、藥局、精品等業績全面逆勢上揚,僅五金、菸和水果等品類微幅衰退。


籃球明星轉戰/量販店掌兵符 張嗣漢成績亮眼

記者楊雅民/特稿

曾在瓊斯盃、亞洲盃男籃賽,紅透半邊天的當家中鋒張嗣漢,脫下球衣轉戰職場後,12年前,被美商好市多(COSTCO)倉儲批發式量販店網羅,派駐台灣擔任台灣好市多首任總經理。

頂著「籃球明星」光環出任量販店總經理,身材高大魁梧的張嗣漢,最常被媒體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正是:「總經理,你的身高有多高?」答案是:「198公分。」

當所有企業總經理總是得站著向媒體記者簡報營運狀況時,張嗣漢卻深受記者禮遇,被請求得坐著簡報,理由是:「張嗣漢坐著還比多數記者站著高」,記者們若要仰望著長人站著簡報,脖子恐怕會受不了。

十年晃眼已過,受到球迷注目的籃球明星張嗣漢,在量販店產業的表現,正如他在籃球場上馳騁的英姿一樣出色,不僅在一片低迷的零售市場中逆勢成長,還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張嗣漢記憶猶新,十年前,好市多登台開出第一家店時,賣場用棧板堆貨、沒有華麗的裝潢、明亮燈光、音樂、沒有試衣間、不打廣告、不發DM,沒有滿滿的服務人員。

如此「簡陋」的賣場,每年還要向會員收取1,000至1,200元的會費,包括競爭同業、消費者、供貨商都質疑,台灣有誰會願意花這筆錢呢?而且好市多的商品一件比一件大,怎麼吃得完?用得完?問號可說是一個接一個。

無畏一連串的質疑,張嗣漢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好市多的企業精神,賣場要以最低的成本興建、營運,把所節省的成本都回饋給會員,並且反映在商品的末端售價上,淨利率壓縮到只有3.37%。

商品堅持採用大包裝,不僅賣柴米油鹽,還賣高單價的鑽石、名錶、名牌包。在賣場3,800多個品項中,自有品牌的品項也多達240餘個,完全迥異於一般量販店的營運模式。

經過台灣市場十年的考驗,數字證明張嗣漢的堅持是對的,只是,在讚揚他在量販店業繳出漂亮成績單的同時,球迷們未來已無法在球場上再度欣賞到他打籃球的英姿了。他捲起右腿的褲管,膝蓋上赤裸裸地露出二條深刻的傷痕,張嗣漢說:「這一條傷痕是我18歲打籃球時韌帶受傷開的刀;另一條是去年打籃球時腳筋斷掉開的刀,現在還在復健中。」

與籃球結下30多年不解之緣的張嗣漢宣布,從今年起不會再打籃球了。右膝蓋一右一左的留下二條傷痕,為張嗣漢的籃球生涯畫下句點。


量販店風向球/撐過今年 才有春天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台灣量販店市場是否已走出2006年的景氣谷底?

法商家樂福在2006年年報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今年家樂福在台灣市場依舊是難熬的(Taiwan remains difficult);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也認為,今年台灣量販店市場沒有樂觀的理由。

魏正元強調,今年比的是誰能撐過景氣低潮,只有撐過景氣低潮者,才有機會迎接2008年卡債風暴等利空出盡,景氣從谷底翻升的市場商機。他說,今年大潤發沒有開新店的計畫,內部將持續降低營運成本,並調整商品結構,目標希望能帶動既有店營業額成長3%至5%,利潤則維持持平,第一季算是低空過關,既有店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

家樂福開發部總監田中玉不服氣的指出,去年家樂福既有店營業額大幅衰退,是因為一口氣承接了六家特易購的店,還開了台北桂林店、重慶北路店等新的點。在人力不變,店數卻大增的情況下,業績免不了會出現短期震盪。他認為,家樂福最壞的情況已過去了,今年經過資源的整合與調整,業績可望陸續回升,並於明年發揮整併的效益。

家樂福今年並且將發揮規模優勢,以更彈性的展店策略,深入都會人口密集區,開設一千多坪的迷你型量販店,同時規劃在部份賣場內導入像國外一樣,可以真正賣過季名牌商品的「outlet」。

遠東集團為展現深耕量販店市場的雄心,今年也通過增資十億元,投入愛買既有店的改裝以及拓展新店,同時計畫在台中籌建大型的「大遠百購物中心」,擺脫多年虧損窘境。

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表示,今年11月將在台中開出第五家好市多,預估今年年營業額可較去年成長6%,達到142億元;內湖店店王單店年營業額目標更要站上51億元,超越昔日萬客隆登台第一家店所創下的紀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