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氣候變遷、科技創新融入經濟學 美雙傑摘諾貝爾經濟獎

2018/10/09 06:00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羅莫(美聯社)

〔編譯羅綺、盧永山/綜合報導〕二○一八諾貝爾經濟學獎週一揭曉,兩位美國學者摘桂冠。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以研究氣候變遷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獲獎;羅莫(Paul Romer)以研究科技創新如何影響經濟成長獲獎,兩人可平分九百萬瑞典克朗(約三千一百萬新台幣)獎金。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歐新社)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諾德豪斯和羅莫設計出方法,針對如何創造長期持續而且能夠永續的經濟成長,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迫切的部分相關問題」;「藉由建構模型解釋市場經濟是如何與自然及知識互動,他們的發現大幅拓展經濟分析範疇。」

諾德豪斯 氣候經濟學大師

七十七歲的耶魯大學教授諾德豪斯,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暖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他發展的DICE(持久、整合、使命與努力)和RICE(氣候與經濟區域性整合)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在環境評估及永續發展政策,還有檢討氣候政策干預結果,例如碳稅,對氣候經濟學的發展極具貢獻。其研究顯示,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全球所有國家共同推行一致的碳稅制度。

羅莫 研究科技創新與經濟成長關聯

六十二歲的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羅莫是「內生增長理論」先驅,該理論闡述創意累積如何支持長期經濟成長,並證明經濟力量如何左右企業創造新想法及創新意願;羅莫認為,科技進步是人類有意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人類透過研究發展促使科技進步,進而帶動經濟成長。其研究鼓勵企業投入研發,並協助政府制定科技政策。

羅莫說,「今早有兩通電話鈴響,但都沒接起來,認為大概是垃圾電話」,但對獲獎後,他的學術理論有機會獲得擴展,感到很高興。

這次經濟學獎頒給兩人,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兩位學者主要研究分別是氣候變遷和科技發展,似乎沒有交集。但瑞典皇家科學委員會表示,兩位學者研究都是在關注長期全球經濟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對經濟政策和市場失靈都有相似看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