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天仁茗茶 逆境中開創商機

2007/04/01 06:00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在台灣,誰是茶友最常「找茶」的第一品牌?謎底揭曉,答案正是「天仁茗茶」。

闖過半世紀的天仁茗茶,至今不僅坐穩台灣茶葉「第一」,甚至是「唯一」的品牌寶座,品牌魅力更叱吒海外華人市場,成為華人賣茶市場一枝獨秀的「茶王」。

在農民一片喊苦聲中,「天仁」二個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華人茶葉第一品牌的榮耀,更深刻的意義在於貧困小茶農無畏逆境,成功轉型翻身的傳奇。

打造出天仁傳奇的農村英雄,正是現年72歲的天仁集團總裁李瑞河。出身於南投縣名間鄉的李瑞河,是個不折不扣的茶農之子,自幼在茶山裡打滾,在種茶的人多,買茶的人少的1950年代,茶農辛苦種出的茶能不能賣出去,只能任由茶商宰割。

從批發轉戰零售

李瑞河的父親李樹木心想,靠著一公頃茶園,並無法養活一家大小,為了生計,試著做起茶葉批發生意,奔波了老半天卻發現,經營批發生意貨款週轉慢,而且常常貨賣出去了,一年半載才收得到錢,入不敷出。

逼得他不得不再做改變,李樹木想了又想,認為茶葉零售每天都會有現金進帳,足以支撐一家大小每天的生活花費,決定由茶葉批發再轉戰經營茶葉零售生意。

李樹木幾次批發茶葉到南部的經驗發現,高雄岡山有幾個空軍眷村,外省人很多,而且外省人都有喝茶習慣,評估後認為,把茶行開在岡山應該有生意做。

為了籌措開茶行的資金,他經過多番掙扎,決定賣掉僅有的二公頃茶園和甘蔗、甘薯田,再將賣祖產所得的資金拿來買茶葉及準備付房租等開銷。

在岡山開首家茶行

1953年6月,一家九口大包小包地由南投名間搭火車搬遷到高雄縣岡山鎮,並在岡山最熱鬧的中街(現名為平和路)開出第一家茶行,取名為銘峰茶行。

當年李瑞河只有18歲,卻已能獨當一面的協助父親開拓市場,隻身騎著腳踏車,在後座載著裝滿茶葉的鉛桶,每天騎百里路,從高雄一路賣茶賣到屏東、嘉義、台南等市場,就這樣披荊斬棘,很快就打開南台灣市場。

和父親攜手賣茶賣了八年,李瑞河想到一家十幾口若全擠在一家店裡,再怎麼努力也只有一家店,賺的錢很有限,而且想到自己已成家,曾向岳父誇口要讓太太當大公司的老闆娘,非得獨立創業不可。

取得父親認同後,他決定選擇居民收入較高的府城台南做為創業的起點,並在1961年11月10日,順利的靠著四萬元創業資金,在台南市布行、銀樓聚集的市中心商圈,開出屬於自己的第一家茶行。

李瑞河並將自己的茶行取名為天仁茶行,以綠底白字的招牌問世,取名為天仁是因為當時台南最熱鬧的兒童樂園名為天仁,正好可搭順風車,換個角度,把天仁兩個字拆開,二人加上二人,剛好是他兄弟四人,象徵著兄弟同心的意義。

1970年台北有一家建南茗茶在電視上大打廣告,李瑞河看到廣告之後很喜歡茗茶二個字,覺得用茗茶二個字的感覺很專業、高級,於是再將天仁茶行改名為天仁茗茶,沒想到一晃眼,天仁兩個字已紅了46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