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蔬菜價格的題外話

2018/09/11 06:00

(資料照)

●歐陽書劍

最近大雨傾瀉,菜價有走揚預期,也傳出農委會有平抑作法,而引起農民不滿,這是不同面向的必然衝突,官方面對的一邊是辛勤勞動的農民,另一方則是窮於張羅三餐的家庭主婦。價格有時不僅單純決定於供需,蔬菜因是民生必需品,政府必須走在影響其價格的鋼索上,以平衡各方的要求,但提高分配效率,還是滿足大眾最沒有爭議的手段。

「穀賤傷農」、「穀貴傷民」,左右為難應是事實的陳述。不過,許多國家的農民都是力量分散的弱勢團體,且農少民多,因此,在衡量傷農與傷民的輕重時,執政者通常選擇照顧大多數人,這也似乎應是整體「利大於弊」的理性思考結果。

當蔬果價格上漲,就會有消費者抱怨政府毫無作為,最近的水災後,也傳出政府有平抑價格的計畫。於是農民大為不滿,質問政府:如果沒有米、蔬菜,台灣要吃土嗎?星巴克咖啡及iPhone那麼貴,沒有喝咖啡或拿手機還是可以生活啊,怎麼卻都沒有說要平穩?

蔬菜價格受供需影響,但下跌時的損失、天候不佳的歉收,通常由農民承擔,而上漲時的利益,則由供應通路中的所有參與者共享,這是農民的痛苦,蔬菜也是商品,為何因災害使產量減少、價格上漲時,政府就要平抑?為何沒考慮災後產量減少,即使價格上揚,農民總收入也可能下降?這種現實面的困境,成了農民心聲的反映。

面對農民的反彈,農委會農糧署在九月六日發出新聞稿以數據澄清,台北果菜市場蔬菜九月份前六日的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三十八.五元,與近五年同期平均價相近,農糧署未釋出庫存冷藏蔬菜,價格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農委會對農民澄清未影響市場的同時,也要向大眾強調價格平穩。

政府不急於干擾市場是合理的決策,而農民對農業重要性的一針見血之言,其實也正是政府無法放任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不僅是蔬果,大眾運輸及水電瓦斯的價格,也受到管制,因為是日常所需、且整體替代性低;而手機及咖啡非必需品,可以選擇是否要消費,反而可讓市場競爭決定價格,做為區隔品質、創新、建立品牌的獎勵。

在市場機制下,價格由供需決定,蔬菜的平均價雖然僅是些微變動,但內容差異很大,譬如:高麗菜、小白菜大幅上漲、甘藍波動小、甜椒相對平穩。蔬菜彼此間有代替性,還是能容消費者選擇;政府只要觀察監測,在全面性的漲跌時,才有介入空間。蔬菜雖然不同於一般商品,供需受天候、季節等因素影響,但在互相競爭市場時也是商品,農民也可以品質爭取價格的提高,只是,這又牽涉到傳送至消費者手中的分配通路過程。

提高分配效率,也是上週召開的全國農業會議中重要結論,然而,檢討產銷結構,既要提升效率,更要透明化,在銷售體系中,有些中間商樂於與農民分享利益,卻被暗黑結構所阻,之前傳出盤商以較高價格收購青蕉,卻因「破壞行情」被追打,反映了現有市場機制的不可靠,市場功能並未充分發揮,超額利潤由某些群體獨享。

市場失靈時,價格並不全由自由的供需決定。過去圍標、綁標等破壞公共工程的手段,因公開化而慢慢收斂,產銷結構的改善依然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菜價高低雖然重要,但價格不僅是數字,也是操縱現代經濟運作的核心,當農產的價格及利益分配合理化後,經濟中那隻看不見的手,才能讓資源配置到最適合的地方。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