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觀測站》純網銀 非金融業才是「真鯰魚」

2018/08/21 06:00

「純網路銀行」從原本要求由「金融業」主導,改為允許電商或電信等4大類「非金融業」可取得經營權,金管會這樣大轉變,也引起外界詫異;不過,若「純網銀」仍由金融業主導,跟一般銀行有何不同?既然長得一樣,就不會是「鯰魚」了。

「鯰魚效應」是指將鯰魚放入沙丁魚群中,可以激發沙丁魚的活力與生命力;國內銀行家數原本就已經過多,政府開放純網銀,目的是要發揮「鯰魚效應」,創造更多新的價值與競爭。

基於金融監理與洗錢防制立場,對於開放純網銀,金管會原本設下多重門檻與條件;除了比照一般商業銀行,資本額需100億元外,金融業還必須佔50%持股,因為由金融業主導純網銀,會讓主管機關比較「放心」。

但上述想法卻有2個問題,首先是影響業者申設意願:對「非金融業」而言,若不能具有主導權,還要捧上幾十億元資金、去跟金融業合夥開純網銀,划算嗎?

其次,從鯰魚效應來說,若金融圈是一群沙丁魚(銀行),而由金融業主導的純網銀,跟原本銀行有何差異性?這還能算是條鯰魚嗎?

況且,從國外經驗來看,多由「非金融業」進行主導,像是電子商務、電信業或金融科技業等;因此,純網銀最新政策調整為金融業最少持股從50%降低到40%,而單一「非金融業」最高可達60%。這樣的轉變,與其說是對「非金融業」的讓步,不如說是創造純網銀更大的機會與空間。

(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