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摘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編譯楊芙宜)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奈米工程學教授Darren Lipomi基於其他人的研究基礎上,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正進一步開發可撓式「太陽能布(solar tarp)」,除了有一般太陽能板的效能外,並具備輕薄和可彎曲的特性:展開後約一個房間大小的太陽能布,可揉成如葡萄柚般大小一團,放在背包裡隨身帶著走,當需要的時候、在任何有陽光的地方,展開來發電,如此折揉1000次不會壞。未來如果此研發成熟並商用化,有望打破僵硬、笨重、易碎的限制,大幅擴大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如方便送至緊急避難所、難民營、偏遠小村莊家庭用電或商家。
Lipomi在「對話(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指出,目前太陽能板主流材料為矽晶半導體,取自砂土的「矽」雖便宜,但矽的化學性質無法轉為可彎曲的電子,且光吸收效率較低。目前除了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以鈣鈦礦(perovskites)製作的太陽能板(吸光效率和矽一樣、厚度僅矽層千分之一)之外,超薄「有機半導體(organic semiconductor)」的聚合物分子,更具彎曲可撓特性、且有特別耐用的潛力,但把陽光轉化為電力的效能卻不如矽或鈣鈦礦。因此,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由Lipomi的研究團隊正聚焦在找出能創造出同時具有半導體性質、又能如塑膠般耐用的物質,將是開發出「太陽能布」或「太陽能毯」關鍵,未來可應用在屋頂材料、戶外地磚或甚至一般道路、停車場的路面。圖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提供的一小張「原型太陽能布」。
(圖:摘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編譯楊芙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