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區塊鏈應用 4年可能大爆發

2018/06/11 06:00

IBM全球區塊鏈實驗室總監尼汀戈爾(Nitin Gaur)受邀來台,在COMPUTEX論壇中分享區塊鏈趨勢。 (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專題報導

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但要像下一個工業革命產生大爆發,IBM全球區塊鏈實驗室總監尼汀戈爾(Nitin Gaur)認為,有些產業已經開始被改變,再4、5年就會有大爆發的應用,但有些產業受限於法規、安全考量、網路治理等問題,可能還要等10年。

台灣製造業可應用區塊鏈技術

尼汀戈爾表示,不只加密貨幣應用區塊鏈技術,各個產業也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新型業務,例如拿來做交易、貿易、所有權的信任機制,在不同國家中,區塊鏈具有不同的數位轉型意義,對台灣而言,製造業如何追蹤、溯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不只是與上游零件的交易,還包括金流運作,都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

尼汀戈爾也指出,目前IBM全球已經完成400多個區塊鏈POC(概念性驗證)案例,其中8%甚至已經開始商轉,希望未來可以真正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以電子產業跨國交易來講,產品出貨後,還會經過港口,甚至報關、通關,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過程變得更透明,有助於網路上建立信任,甚至變成可以有效管理的數位資產;而交易變得更透明後,對廠商而言,也更容易取得銀行的信任,甚至新創、中小企業也藉此更容易得到投資者青睞。

尼汀戈爾也特別指出,由於台灣是全球創新的重要據點,透過區塊鏈的應用,可以追溯產品使用的智財權的來源,明確管理可以讓產品更容易獲得國際信賴。

區塊鏈有成數位法幣需要普及

尼汀戈爾強調,區塊鏈真的要成氣候,就是數位身分(ID)與數位法幣要普及,其中數位ID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有了數位ID才能建立真正的數位經濟體,之後資產才能數位化;此外IBM目前已經跟某些國家央行合作開發數位法幣,幫助所有資產建立數位所有權,之後任何交易都能以數位記錄,進行數位管理。

當央行核定建立數位法幣後,就可以建立一個可以追蹤、溯源的機制,把錢與數位ID串連起來,這樣就能解決將來歷不明的錢納入自己口袋的貪腐行為,而且透過數位法幣吸引更多人使用,就可以打造出經濟共榮,不過目前看來,數位法幣要成氣候,可能還要10年。

另一個應用是在醫療,因為民眾會到不同地方就診,病歷散在不同地方,區塊鏈就可以把所有病歷整合成一本大病歷,再透過AI與機器學習,或許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診斷,與精準的醫療。

而在農業方面,過去農民可能要經過很多大盤、中盤、小盤等仲介商,才能進入零售市場,但透過區塊鏈,就能讓農產品減少中間商的延誤,改善經濟弱勢的處境。

專家也犯錯損失了5枚比特幣

尼汀戈爾也指出,其實國外還有其他應用案例,例如在金融市場,提供零售業與銀行間的信任機制,這對國家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可信任的機制,所有資金取得就會受影響,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

不過,即使身為區塊鏈專家,尼汀戈爾自己也犯過全天下數位貨幣玩家都會犯的錯,他把數位貨幣帳號的電腦繳回公司,買了一部新電腦,然後帳號、密碼忘了,損失了5枚比特幣,以當時市價估算,約7萬5千塊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200萬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