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外資交易員的記事簿〉外資

2018/05/07 06:00

蕭子昂。

●蕭子昂

「指數終場上漲 64.85 點,以 10,553.43 點作收;外資賣超 7.6 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 0.38 億元,投信買超 0.54 億元,自營商自行賣超 1.2 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 15.18 億元,合計賣超 23.44 億元。個股部分鴻海持續遭到外資賣超,以連續 24 天賣超創歷史次高紀錄。」

這是某日台股收盤的報導。可是這裡資訊告訴我們什麼? 不過就是外資專業投資人持續賣出鴻海。其實去年下半年鴻海成交價122.5元創近5年高點之後,長期投資人,不分本土或者外資,就陸續出脫這支股票,看來即將測試前年的低點。

我們習慣將進出台股的外國資金與本地資金區別分析。但是什麼是外資?在什麼時候應該看外資進出?

外資不是單一實體。外國投資機構在80年代後期開始對台灣股市有興趣。那時候台灣有諸多限制,外國人僅能投資1986年紐約上市的台灣指數基金 (Taiwan Fund)。 雖然這時候外資對台灣了解不多,但是台灣開始被納入全球指數,全球多元基金管理人則被動地建立台灣部位。

高科技業興起 吸引國際券商

到了 90年代台灣股市成熟,對外資也逐漸開放。這時候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國際間初露鋒芒。 進入台灣股市的外資開始有差異化,主動式基金進入,然後是投資單一個股的高科技產業投資人。到了90年代末期,台灣曾經是外資券商接亞洲單的三分之一(不含日本)。這時候更多大型國際券商入駐台灣以提供更完整的研究報告。在券商入駐後,當然自營業務也開始做得更積極。

隨著台灣市場的成長與開放,交易所與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投資商品,例如期貨、ETF、選擇權等等金融衍生性商品。 進一步吸引非方向性的專業交易員加入,例如避險基金,指數套利等等。

90 年代初期外資投資台灣股市主要是被動納入台灣國家曝險,進出行動一致,將他們與本土資金區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今天外資參與台灣股市的目的多元,分析則要更小心。管理高科技基金的外資與本土投信的進出步伐類似︰iPhone8 賣不好大家是同步賣出蘋概股。 做指數套利的外資與本土交易員也是行動一致: 正價差大都是賣期貨買現貨。 這時候區分外資進出對分析股市的幫助已不大。

外資在單一個股的動態當然重要,尤其是外資持有比例高的權值股,如台積電、鴻海、中信金。近年來假外資的情況比較少見,分析公司的外國股東持有比例可以更加瞭解個股的籌碼穩定度。分析整體外資進出股市的金額,反而應該對了解未來台幣走勢更有幫助。

外資大買股票 不一定看好台股

真正的長期外資投資人出場是面臨基金贖回,所以賣了股票拿到錢就會賣台幣匯出美元。自營商可能短線操作,賣了股票不一定會將資金匯出。另外,外資匯錢進台灣要申報用途,央行不允許外資有太大閒置新台幣部位。如果外資看好台幣,他們可能買一籃子股票同時在國外賣期貨,為的是要留下新台幣的部位。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大買股票不一定是看好台灣股市。所以僅看外資買賣台股不做進一步分析反而有可能被誤導。

(作者曾任永豐證投資信託董事長、香港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