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庇護工場>長不大 營業額原地踏步

2018/04/02 06:00

小羊苗庇護工場羊毛氈製作現場。(記者李雅雯攝)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庇護工場近年來呈現二個極端,好的非常好、也有不好甚至收掉的。圖為新北市淡水區小羊苗庇護工場。(記者李雅雯攝)

自「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年修法後,庇護工場改由勞委會管轄,不過,庇護員工人數不足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根據勞動部資料,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台共有138家庇護工場、1,890位庇護員工,但國內目前15-64歲身心障礙勞動人口數約有65萬人,比例相差懸殊,甚至還有縣市完全沒有設庇護工場。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1,890位庇護員工,多數為心智障礙,人數有1,150人,約佔6成1;精障有285人,比例約為15.2%;多重障礙有158人,自閉症116人;整體來看,庇護員工有8成3都是認知障礙。

經營難 年營業額僅10餘億

觀察庇護工場的營業額,多數庇護工場經營不易,根據統計,去年1至6月半年營業額全台138家為4億8,500萬元(去年下半年因有些縣市還未傳回,無法統計),2016年全年138家營業額為11億4,500萬元,2015年則為12億6,800萬元,近三年營業額都停留在10幾億元;若再往前推,2014年營業額有22億元1,200萬、2013年為19億1,400萬,2014年反而是庇護工場的高峰。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科長鍾羅仁表示,庇護工場近年來呈現二個極端,好的非常好、也有不好甚至收掉的;例如:伊甸竹北庇護工場跟新北庇護工場,因庇護員工數較多,月營業額可達2,000萬元,但有一半月營業額都在200萬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庇護工場2014年營運達到高峰,一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但隔年隨即衰減剩下12億6,800元,原因為何?鍾羅仁解釋,當時台北市有4家營業收入較好的庇護工場,轉型為一般企業或社會企業,例如:北科大附近加油站、榮星花園游泳池等幾個庇護工場都轉型,無法再計入營業額,導致庇護工場營業額在2014年-2015年出現較大的變化。

難獲利 員工薪資7千多元

勞動力發展署官員說,庇護工場營業額難以提升,跟身心障礙者產能有關。尤其,身心障礙者庇護就業依照產能核薪,光是這138家庇護工場的庇護員工,去年上半年平均薪資為7千多元,跟基本工資2萬2,000元還是有差距,身心障礙者產能沒辦法跟一般人一樣,且庇護工場營利困難,讓庇護員工採取產能核薪,大部分薪資都在基本工資以下。

庇護工場長不大,部分原因與政府的支持,能否滿足社福團體或企業經營庇護工場有關。官員說,法人跟事業單位都可設立庇護工場,也不用全數都是身心障礙員工,可雇用一般員工,只要庇護員工人數佔一半以上即可;且根據規定,除了籌設費可申請補助外,包括就服員薪水、房租跟車輛等設備,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

3對策 擴大庇護工場營運

要如何擴大庇護工場營運及增加家數人數?勞動力發展署目前提出三個對策,第一,加強庇護工場行銷,開發APP增加民眾對庇護工場認識;再者,組成輔導團定期訪視輔導庇護工場;最後則是加強宣導,且目前政府部門也優先採購庇護工場產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