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邊購物、邊滑手機比價成趨勢

2018/02/21 06:00

太消費者要求店家「低接觸服務」,圖為香港商場的耶誕裝飾。(瑞銀提供)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世界變平了,消費者也變聰明!外資瑞銀證券調查發現,71%亞太民眾購物時,是「左手用手機比價,右手在實體店內摸產品。」消費者手上掌握的網路比價資訊,遠超過店員所能提供,因此走進百貨公司或商店,都要求「低接觸服務」,亦即:「我們眼神若沒接觸,請別來騷擾我。」瑞銀香港分析師梁裕昌說,消費者已懂得善用線上線下資源,因此企業未來3年最重要課題是:投入更多資源研究消費者行為。

瑞銀證券香港分析師梁裕昌調查亞太地區3.1萬名消費者發現,其中有71%是在「網路」及「實體店面」都先做功課;只在「網路」上找資料的僅15%。而做好功課後,購買行為的發生地點,仍以實體商店略勝,占58%,網路消費占42%。

「企業必須認識到,線上和線下已經是同一個銷售管道。」梁裕昌以自己為例,出差飛行時,耳機壞了,趁轉機時在機場免稅店購買;「我一邊走向免稅店,一邊已經用手機查價格。」他說,很多人以為在機場買耳機是笨蛋,比較貴,但那是5年前的想法。今天從頂級產品到餅乾糖果,所有價格十分透明,在機場買耳機,並不會比市中心的電器街更貴。實體商店必須學到這一課,否則就會流失客戶。

他再舉例,太太在中環逛街,在精品店看中一雙靴子,已無尺寸;店員遊說她買大一號,願附送一個鞋墊。「港幣6000元的靴子,怎麼能買大一號?」上網查了之後,發現價格便宜2成,寄到香港還免運費,只是要等3天,於是就開心地在網路上成交。

網路購物雖然搶走實體店面不少生意,但信任度仍是最大問題,各國情況不同。瑞銀調查發現,在中國和印度,雖然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行為已在線上發生,但是假貨仍猖獗,因此「提袋率」(單次購買有多少項)很低;相形之下,在日本、韓國、台灣的「提袋率」很高。

梁裕昌是發燒友,家中音響的某個特殊零件壞了,找了各國網站都找不到,最後在網上發現台中一家供應商,對方報價後,他毫不猶豫下單,「因為我知道台灣的網購信任度高,不怕被騙」;零件一週內就寄達香港。

瑞銀調查發現,消費者行為大致可分幾種,例如先到實體店摸摸商品,最後在網上購買,這種以中國、印度比率最高,約53-54%消費者採此做法;也有的先在網路上調查,最後仍走進實體店買單,菲律賓、紐、澳都有6成消費者這麼做,台灣也高達5成;而韓國僅有37%,面對「如何讓客戶重回實體店」的挑戰。

有趣的是,一旦走入實體店,不論在香港、台灣、日本或中國,消費者都希望「低接觸服務」,也就是「我的眼神若沒跟你接觸,請不要來騷擾我。」梁裕昌笑說,「我發現台北的百貨公司訓練有素,我和太太若只是在門口看看,沒有越過某條線,專櫃小姐絕對不會來推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