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遴選、競標雙軌制引發批評,立院昨舉行公聽會,結論要求經濟部檢討現行躉購費率計算方式及調整頻率。圖為彰濱外海離岸風力場址。(資料照評,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離岸風電遴選、競標雙軌制引發外商批評,立法院昨舉行公聽會,德商WPD表示,德國制度無非是「長期、穩定」,避免太多非預期變化;丹麥商CIP表示,高罰責且無彈性的競標機制,有可能降低業者參與。最後,公聽會做出結論,經濟部應檢討躉購費率計算方式及調整頻率,提供加速開發的誘因。
CIP總監許乃文指出,丹麥關於「公開有條件競標」的離岸風場遴選制度,每個風場的競標規定都是量身打造的,具有一定程度彈性,且所有權可轉移;丹麥經驗給台灣的建議是,高罰責且無彈性的競標機制,有可能降低業者參與,也會墊高價格。
WPD技術總監林世豪則說,台灣在離岸風力政策的切入點是對的,但要本土供應鏈廠商尚未投資就需競價,會造成擔憂。他強調,台灣可成為離岸風力產業的亞洲樞紐,但政策要做到長期及穩定,否則長期投資不敢挹注。
清大科法所副教授高銘志說,離岸風電是政府前所未有用心的政策,但沒有穩定基調,「唯一不變的,就是一變再變」;且「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母法採躉購制,但競標或遴選無法源依據,政府須找出依據,還要考慮信賴保護問題。
對於遴選競標雙軌並行,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直言,「牽涉到的是政治」,目前台灣沒人敢調漲水電價格,但風電、光電躉購價都六塊多,「已經撐得很辛苦」;二○二五年已有3GW適用躉購,若快速到6GW、8GW,「能不漲電價嗎?政治效應誰來負責?」
最後,公聽會做出結論,要求經濟部檢討現行躉購費率計算方式及調整頻率,研究以離岸風電欲達成的目標裝置容量,作為調整費率參考,在費率略降的情況下擴大適用躉購程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