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曾孵兩支股王 聯電孵蛋能力褪色快

2017/11/13 06:00

聯電早期轉投資功力勝過台積電,曾孵出台股兩代股王-智原、聯發科。 (資料照)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聯電(2303)在晶圓代工的本業雖表現普普,近幾年都僅小賺,股價在晶圓代工族群也倒數第二,但早期轉投資功力被業界讚賞勝過台積電(2330),曾孵出「金蛋」代表作包括台股兩代股王-智原(3035)、聯發科(2454),再加上聯詠(3034)、盛群(6202)、原相(3227)等出色的公司,業界估計聯家軍IC設計族群貢獻聯電業外收益至少超過千億元。

小金雞貢獻收益逾千億

今年股市重登萬點,聯電持有上市櫃聯家軍的市值潛在獲利也相當可觀,每一檔都增值,統計其中10檔,從去年12月30日到今年11月8日,聯電持股帳面價值增加達41.7億元。

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國內第一家從工研院衍生出的半導體廠,比台積電早成立7年,1985年掛牌上市,也是台股第一家上市的的半導體公司。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還曾以工研院院長身分兼任過聯電董事長。

張忠謀當過聯電董事長

聯電一開始營運模式類似整合元件廠(IDM),產品設計與生產製造合一。1995年轉型為晶圓代工,陸續把自有產品的設計部門分割移轉為子公司,包括聯發科、聯詠、聯傑與聯陽四家公司。

當時,正是台灣半導體的起飛時期,聯電行情大好,股價高達1百多元,很多人不想被分出去,尤其最不看好在唯讀記憶光碟(CD-ROM)控制晶片恐有專利糾紛的聯發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今年公司20週年慶還提到「聽說有員工是哭著過來的」,顯見當時自立門戶的艱辛。

聯電員工哭著進聯發科

但沒想到聯電多家轉投資公司當中,表現最出色卻是聯發科,讓員工可以破涕為笑,也讓聯電飽嚐投資的甜美果實;聯發科於2001年掛牌上市後,股價曾飆漲到783元的高價,搶下台股股王的地位,且打破IC設計業「一代拳王」魔咒,後來靠著手機晶片的創新商業模式,還三度登上股王寶座,創台股紀錄,至今股價仍達逾3百元高檔水準。

聯電在晶圓代工本業技術不如台積電,從0.13微米製程起節節敗退,陸續靠處分轉投資持股挹注營運,持股聯發科因成本低廉,出脫持股時股價皆高達3、4百元,獲利相當豐厚。

2009年聯電本業出現虧損,出清聯發科持股美化帳面,聯發科正式脫離與聯電關係,不再是聯家軍成員,但過去母以子貴,法人估聯電累計處分聯發科總持股的業外收益至少達數百億元。

出清聯發科大賺數百億

值得一提,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榮譽副董宣明智在業界其實是「行俠仗義」型人物,封測廠京元電(2449)董事長李金恭、印刷電路板欣興(3037)董事長曾子章都出自聯電,兩家公司曾因產業不景氣陷財務危機之際,聯電均義不容辭伸出援手投資挹注資金,協助度過營運難關;如今,京元電穩定獲利、欣興也不差,聯電也獲得兩家公司股價回升與股利配發的投資報酬。

聯電今年第三季營業利益16.29億元、季減2.3%,但因業外挹注12.36億元,使得第三季稅後淨利仍較第二季增加。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說:「這季業外轉投資獲利大部分來自一些轉投資上市上櫃公司的股息配發」。

轉投資走下坡 回歸本業

業界人士認為,2000年以前,台灣半導體業崛起,人才與資金活水源源不斷,大環境有利聯電轉投資可以孵出一隻隻「小金雞」,即使後來賣給友達的面板廠聯友光電,聯電也是獲利退場;但2000年後,尤其2008年政策實施股票分紅費用後,半導體業吸引人才誘因下滑,聯電轉投資觸角延伸到原本看好的LED、太陽能、生技等領域,但受到大環境不利的影響,很多不但無法獲利且還需認列虧損,轉投資的績效不再像以往出色,迫使聯電近幾年已調整回歸專注晶圓代工本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