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際品牌縮減供應商 台廠紡織業組國家隊

2017/11/08 06:00
國際品牌縮減供應商 台廠紡織業組國家隊

每屆世足賽三分之一球隊的球衣是台灣布料製造。(記者陳柔蓁攝)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國際戶外運動品牌大廠縮減供應商已成趨勢,成衣3雄儒鴻(1476)、聚陽(1477)、如興(4414)將挾帶台灣供應鏈優勢,與本土供應商形成策略聯盟。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指出,台商間合作的靈活彈性與快速反應令中國難以複製,「going global」的成熟全球海外佈局為台灣紡織業的強項。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認為,國際品牌縮減供應商趨勢將成為常態,預期2025年紡織業會大者恆大、強者更強。

「當今紡織國際貿易面對的挑戰與決策論壇」日前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行,黃偉基說,全球前5大戶外運動品牌的產品,8成以上與台灣有關,加拿大品牌Lululemon、哥倫比亞、Nike、愛迪達、UA等,與儒鴻、得力(1464)、宏遠(1460)、福懋(1434)、遠東新(1402)、旭榮等,都有穩定的合作關係。

黃偉基表示,現在電商要求快速到貨、品牌商也為擺脫庫存壓力,會要求布料的交貨期在45天以內、成衣交貨期65天,最短壓縮到28天,台商可以快速達到客戶的要求,係受到全球區域貿易協定影響,台商在30年前就積極加速佈局東協、南亞及非洲等地,因此只要台灣接單、研發,可以馬上就近海外生產,因此紡織在國內產值3852億台幣,海外產值則高達6000億台幣。

紡織股王儒鴻生產基地遍及台灣、越南、柬埔寨及賴索托等。根據洪鎮海觀察,國際品牌為降低人員出差與管理費用,有縮減供應商趨勢。Nike在2000年有1000家供應商,現在縮減為120家、到2020年將只剩100家;哥倫比亞、日本亞瑟士等品牌也是如此。

這些客戶為了確保貨源穩定,會要求儒鴻制訂3年生產計畫,因此除了儒鴻自己的產能外,也需找小廠策略聯盟,但要有共同理念和目標,並符合國際品牌要求的標準,目前儒鴻的協力台廠有13家以上,彼此互相合作,組國家隊共同打世界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