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學者︰塞勒讓經濟學更有人性

2017/10/10 06:00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塞勒(Richard H. Thaler)獲得殊榮。(歐新社)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塞勒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國內學者表示,塞勒主張的行為經濟學,以人類決策並非「完全理性」為出發點,而其研究領域應用層面很廣,包括政府與企業決策與執行規劃,都可做為重要參考。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國企所教授盧信昌表示,塞勒是行為經濟學派要角,他以實驗導向,著重在人的行為面研究,並結合社會學、心理學與經濟學,屬於跨領域學科。

盧信昌指出,在傳統經濟學的假設中,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標,但塞勒提出不同看法,主張人往往遠離理性,所做決定常與經濟學家假設模型相違背。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塞勒是行為經濟學代表性學者,用來解析人類的非理性、從眾行為,尤其是在投資方面之研究。像股市過高的時候,投資人不應該追高,但為何有相反行為?塞勒就提出很多相關實證研究與理論解釋。

周雨田說,在行為經濟學的應用上,由於投資人的決策不理性,市場機能常有不能發揮的時候,政府的政策就是要把失衡狀態予以導正回來。

塞勒有許多知名暢銷著作,在台灣也曾發行中譯本書籍,包括「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與「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