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行為經濟學大師 塞勒獨享諾獎

2017/10/10 06:00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塞勒(Richard H. Thaler)獲得殊榮。(法新社)

心理學角度分析不理性行為

傳統經濟學派早期視為叛徒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二○一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塞勒(Richard H. Thaler,見圖,歐新社)獲得殊榮。他曾在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裡客串演出、解說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擔保債券憑證是什麼;現年七十二歲的塞勒被視為行為經濟學大師,相較於傳統經濟學設定人們的經濟行為都是理性的,他善於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們不理性行為,早年被傳統經濟學派視為叛徒,但如今,行為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研究新典範。

獎金「儘可能非理性花光」

塞勒一人獨享獎金九百萬瑞典克朗(約三三七五萬台幣);他在獲獎後被問到如何使用這筆獎金?他說:「我會儘可能非理性的花光這筆錢。」

塞勒在二○○八年暢銷的合撰著作《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運用行為經濟學觀念探討處理社會層級障礙,以生活中直白例子來解釋普遍存在的認知謬誤;「輕推」(nudge)概念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是其主要貢獻:「建立了個人決策的經濟學和心理學分析的橋樑」。

「輕推」理論也被應用在政府決策上,可透過小誘因促使一般人做出特定決策,讓政治人物可尋找影響選民的方法,及在政府預算赤字限制支出範圍時如何影響社會;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和英國首相卡麥隆都聘用團隊來研究是否行為經濟學可用以節省政府支出。

塞勒享有「行為經濟學之父」稱譽,發展出「心理會計」(mental accounting,又譯心理帳戶)理論;是指消費者心理帳戶的存在,個體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塞勒的「公平性」研究也一直影響深遠。該研究顯示,在商品高需求時期,消費者的顧慮可能阻止企業提高價格;但在商品成本上升時,消費者的顧慮卻可能無法阻止企業提高價格;他說明了一般人如何屈服於短期誘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未能為年老時計畫和存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