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湖草莓 紅金飄香

2005/01/31 06:00

記者謝文華╱專題報導 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栽種面積佔全台9成以上,素有「草莓王國」美譽,每年12月至隔年4月為草莓產季,大湖農會推廣股股長黃兆洪指出,去年草莓栽種面積為485公頃、年產量1200萬公斤,年產值達9億7千餘萬元。

苗栗農改場技佐劉增城說,草莓嬌嫩、不耐久藏,台灣加入WTO後,國產草莓反而佔優勢,因為進口草莓一經急速冷凍,再解凍後風味就會變差。為解決草莓不耐久存、避免盛產期供需失衡,大湖地區農會進一步創立大湖酒莊,將新鮮草莓釀製成酒,兩年來已創下近6千萬元銷售額,「草莓不再只是草莓」,有人給它封上最新稱號「台灣紅金」。

大湖農會表示,苗栗縣大湖鄉四面環山,海拔標高3百至7百公尺,年均溫攝氏20度,冬季少雨、日夜溫差大,這對性喜冷涼,及生長適溫18至22度的溫帶水果草莓而言,堪稱完美之地。

原產於歐洲的草莓,日治昭和9年(1934年)由日人引進在台北草山(陽明山)試種,但因北部溼冷,不利草莓生長而未普及;民國47年,大湖鄉民賴雲添、陳世源、吳士金,將北縣蘆洲友人李安章所種美國馬歇爾草莓品種引進大湖,改寫大湖農業史。

時任大湖農會推廣股股長的黃長宏說,賴雲添等3人第1年栽種的草莓面積共1.2公頃,至69年成長至50公頃,銷售管道主要透過中盤商到大湖與農民作契約式收購,價格雖比種稻好,但仍控制在少數盤商手中。

大湖草莓產業出現戲劇化轉變,要從65年說起。黃長宏說,當年農友吳兆乾、羅慶男、吳秀珍、徐志文等人,將採收1甲地的草莓集中在台3線農舍,等待中盤商收購,正巧兩輛台北來的遊覽車經過,驚奇這被國人視為「舶來品」的農產,在台灣竟有人種植,遂要求入園採果。

一直苦惱農產品價格始終遭買方剝削的黃長宏,見「採草莓」有商機,在當時農會總幹事謝鴻運授權下,向縣府爭取輔導農友轉作草莓。

大湖農會68年試辦觀光採果,69年編列經費,大量印製海報寄往全國機關團體、各大旅行社,接受預約採果,配合媒體報導,一炮打響「大湖採草莓之旅」這項新興休閒產業。

當時正值中山高速公路開通,吸引南北遊客絡繹不絕來到苗栗大湖,對大湖草莓產業可說「如虎添翼」。農會除在台3線大湖鄉入口處豎立「草莓精神堡壘」地標,還錄製由吳乾宏作詞、許明得作曲、劉美花演唱的「1顆紅草莓」錄音帶,發放給草莓觀光農園播放,增添遊客採果情境。

大湖農會推廣股股長黃兆洪說,79年時,大湖草莓栽培面積已達425公頃,平坦的可耕地幾乎飽和。雖如此,草莓栽種面積仍逐年成長,連山坡地、河床地都被闢來種草莓,鄰近的獅潭、公館、泰安、南庄等鄉鎮亦可見農友仿效種植。

草莓農說,種植草莓收成後連作超甜玉米或夏季蔬菜,相較於種稻,每年每公頃可增加37萬元收益,配合經營觀光果園則又多了22萬元收益。

然而,開放觀光後,挑戰才算真的開始,黃長宏說,因無前例可循,光是入園是否收門票就大傷腦筋,最後以論斤論兩計價。不久農會就發現,許多遊客會自備鹽水,坐在一行行的畦上大啖草莓,半個鐘頭走出「結帳」,籃子空空、臉也不紅,農友只能暗自捶心肝。在不得罪遊客前提下,農會人員對遊客「道德勸說」,情況才慢慢改善。

大湖地區農會總幹事黃榮將表示,遊客來到大湖,往往採完草莓就走人,始終留不住人潮;這幾年來,其他地區農民跟進栽種,同樣提供採果休閒,使得「到大湖採草莓」的觀光魅力遜色不少。

加上草莓不耐久存,盛產期往往造成供需失調,為求徹底解決,89年起配合菸酒管理法修正,申請設置農村酒莊,以當地生產的草莓、李子等水果釀製成酒。

在投入1億2千餘萬元規劃興建休閒酒莊、草莓文化館、多功能農民活動中心,形成現在的大湖草莓文化園區。

大湖酒莊91年7月取得酒製造業許可執照正式營運,黃榮將說,生產水果酒之初,首推主力產品「湖莓戀」草莓酒、「陶然紅」李子酒,之後陸續推出「真愛九九」、「典藏情莓」草莓酒。

酒莊旅遊部主任邱菊貞表示,酒莊另研發草莓及草莓酒釀製的副食品,如草莓醬、草莓冰淇淋、草莓酒蛋糕、湖莓戀香腸、草莓布丁,及草莓娃娃、草莓馬克杯、草莓抱枕等伴手禮,方便遊客選購。

根據當地農會調查,大湖酒莊成為新興熱門觀光點以來,吸引了二、三十家餐飲民宿業者進駐,估計增加近2百個就業機會、每年增加農民現地交易農產品收入達5千萬元,營造出青年返鄉創業契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