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行批比特幣ICO詐騙 虛擬貨幣倒地

2017/09/04 06:00

中國人行釋放嚴厲監管訊息,指9成ICO案涉及「非法集資」和「故意詐騙」。(路透資料照)

ICO幣 二日崩跌近36%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中國大媽(散戶投資人)繼先前炒房、炒商品期貨、炒比特幣後,開始瘋狂炒虛擬貨幣ICO(首次代幣發行),促使中國人行(央行)釋放嚴厲監管訊息,指九成ICO案涉及「非法集資」和「故意詐騙」。連日來,比特幣中國等交易平台緊急叫停ICO相關業務,ICO幣(ICOCOIN)二日雪崩近卅六%,流通市值一天蒸發二四四○萬美元(約七.四億台幣),比特幣價格三日凌晨跌破四五○○美元、十幾小時就崩跌五百美元,乙太幣也狂摔十三%。

中國多數投資者對虛擬貨幣、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根本了解不深,但近年瘋狂跟炒ICO,有些ICO項目連公開說明書都沒有、發行數量和價格未定,短短幾小時就可籌得融資數千萬人民幣;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很多ICO項目打出離譜的「二百%」、「二千%」收益率,投資人仍趨之若鶩,使得上半年中國ICO累計融資規模超過廿六億人民幣(約一二○億台幣)。

許多中國大媽抱著「一幣一別墅」心態投資,有業者表示,「散戶幾乎不看白皮書(說明書)…只是為了搶到ICO,認為代幣在交易所上市就能被暴炒幾十倍」。中共十九大前夕金融維穩之際,這股投機炒作風氣引起中國官方監管機構注意,最關鍵的訊息來自人行。

人行主管媒體「中國金融時報」一日援引監管人士指出,「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資,建議儘快取締」。中國財新網報導指出,人行認定「九十%的ICO專案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專案投資的ICO,比率連一%都不到」。

小辭典》ICO 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意指虛擬貨幣的首次公開發行,被稱「首次代幣發行」、或「首次代幣眾籌」,性質介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與群眾募資之間;籌募資金者繞過銀行和監管機構,透過區塊鏈技術直接向投資人發售虛擬代幣,在短期內籌得大量資金。

但投資人必須使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進行ICO交易,不能使用一般流通法幣,例如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因是違反各國融資法規;ICO過去一年來飛速成長,據美國證管會(SEC)七月調查報告,光是今年ICO集資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編譯楊芙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