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認為,直升機撒錢 風險高爭議大。(資料照)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為刺激經濟成長,國際上有人大膽建議,可由各國中央銀行出錢買政府發行的債券,以推動基礎建設,對於這種猶如「直升機撒錢」的貨幣性融通政策,央行認為,其政策風險極高且充滿爭議。
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主要國家央行不得不採行量化寬鬆(QE)、負利率等非傳統性貨幣政策,甚至連更激烈的直升機撒錢策略都被拿來討論。
日央最早撒錢 引發財政失控
1930年代,日本大藏大臣(亦即今日的財務大臣)高橋是清曾祭出包括貨幣性融通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對策來刺激經濟,當時是由日本銀行(日本央行)認購日本公債,堪稱是全球最早採直升機撒錢策略的案例。
但結局是,高橋雖協助日本脫離通貨緊縮,卻因財政失控而招來殺身之禍。
央行表示,儘管實施直升機撒錢的初衷良善,但最終可能貽害無窮;直升機撒錢策略並非免費午餐,其可能帶來惡性通貨膨脹、損害央行獨立性、破壞財政紀律、不利經濟穩定等嚴重風險,代價相當高昂。
此外,央行指出,直升機撒錢策略在多數國家都於法無據,台灣現行法律亦未賦予財政部與央行可採行直升機撒錢策略的權力。
台灣不缺錢 貨幣政策寬鬆
央行表示,相較於歐美,台灣的貨幣政策適度寬鬆,市場資金充沛,目前所缺少的不是沒有廉價資金可供運用,而是如何引導這些閒置資金在國內進行實質投資;因此,疏通投資管道與改善投資環境,方為提振經濟的根本之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