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瓦斯所70年 台灣矽谷發源地

2006/12/22 06:00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昨在光復院區17館舉行該院起源的「天然瓦斯研究所」70週年慶,17館,同時也是台灣矽谷源頭、半導體業催生之地,電子所前身的電子材料研究室從17館誕生,第一代半導體人才包括目前大老級人物胡定華、曹興誠、曾繁城、史欽泰等都在17館報到上班,開始半導體業生涯。

工研院成立於1973年,當時,結合聯工所、金工所及礦研所三單位,其中,聯工所來自1936年成立的天然瓦斯研究所,後來,天然瓦斯研究所交給中油代管,並轉為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工研院聯合工業研究所,均簡稱聯工所。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聯工所時期,政府為了推動電子工業發展,在聯工所底下成立電子材料研究組,後來改為電子研究中心,這也是工研院電子所前身。

旺宏前任董事長胡定華負責籌組電子材料研究組,並成為組長及後來中心主任、電子所所長。李鍾熙表示,胡定華、曹興誠、曾繁城等第一代台灣半導體人都曾在17館上班,參與過半導體業萌芽期,後來,電子工業發展中心派40餘位工程師到RCA公司受訓,技術移轉IC生產到台灣,設置IC示範工廠發展技術。

1981年,政府推動設立新竹科學園區,竹科逐漸發展為台灣的「矽谷」、也成為全球IC產業重鎮。工研院電子所逐漸衍生公司到竹科,第一家是聯電,也是國內第一家IC製造業者,接續有台積電、台灣光罩、華邦電、世界先進等。

李鍾熙表示,17館可說是台灣矽谷源頭,從天然瓦斯研究所衍生而來,因此,台灣矽谷真正起源應該屬天然瓦斯研究所。


回娘家 見證台灣工業發展史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歲末年終之際,工研院昨舉行「沃土新芽、飲水思源,工研院起源─天然瓦斯研究所70週年紀念」活動,參與昨70週年紀念活動者,包括聯工所第三任所長阮鴻騫、曾任化工所所長的現任工研院院長李鍾熙、鄭武順、現任材化所所長劉仲明,從天然瓦斯研究所起服務長達52年、現已退休的陳培基等人,共同回憶並見證台灣工業發展的軌跡。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新竹竹東等地天然氣地下資源豐富,1936年、民國25年也是日本昭和11年,天然瓦斯研究所在新竹成立,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單位,同時衍生台灣現代工業的起源,慶祝70週年意義重大。

李鍾熙指出,天然瓦斯研究所是聯工所、工研院最前身,聯工所電子小組衍生電子所,電子所又衍生聯電、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IC產業;電子所並分出電通所,帶動國內電腦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衍生敦陽與旺玖等公司。最早的化工所衍生材料所,材料所光電組所分出的光電所,扮演台灣光電產業的先驅角色,開發出台灣第一台光碟機,鴻景、國際聯合等皆是由光電所衍生成立的光電廠商。化工所醫藥組也衍生出生醫中心,金屬工業中心衍生機械所。

李鍾熙表示,工研院今年組織調整,過去成就與時空環境的對比,有許多發人深省、振奮人心的故事,回顧也是推動工研院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潘文炎 半個工研院子弟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中油董事長潘文炎昨也出現在「天然瓦斯研究所」70週年慶會場,他表示,天然瓦斯研究所於民國35年被中油接收,加上他從小到大都住光明新村,也常坐村內交通車,可算是工研院半個子弟,心存感激地參與昨日慶祝活動。

潘文炎說,他父親是軍人,因所唸的軍校借東門國小上課,從五歲起,他跟著父親到新竹,並住進當時軍方宿舍光明新村,直到民國65年搬離,共住了20多年。住光明新村時期,天然瓦斯研究所已變為中油新竹研究所、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進而成為工研院聯合工業研究所,他還常坐「聯工所公車」出入光明新村。

潘文炎也回憶,他有四個同學考上新竹中學,其中有三個唸到博士,他父親雖然不在工研院化工所上班,但他進入中油工作,且跟化工所有很多計畫案往來,接觸很多,不少長輩如曾任中油高雄煉油廠總廠長張明哲,也曾是化工所前身中油新竹所首任所長,潘文炎自認跟工研院關係密切。

化工所前身聯工所第三任所長阮鴻騫現年已83歲,他特別從奧地利回來參與70週年慶,他認為,比起以前,工研院改制為財團法人,研究環境、資源與人才等,都很有競爭力。

陳培基從13歲起就到天然瓦斯研究所當學徒、直到65歲(1992年)在工研院化工所退休,共達52年之久,他分別歷經11位所長、11位組長與11位主任。陳培基昨也回顧政府在新竹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的盛況,包括空中撒傳單、地面放煙炮等慶賀活動,他並說,工研院已跨到濁水溪以南設南分院,但化工所所在的光復院區是培養很多人才的「福地」,他強調「福地,一定要保留下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