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內湖新案跌2字頭? 實價瞎案例

2016/11/15 06:00

合建分售以建物與土地交換 卻用買賣登錄實價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實價網變殺價網?根據實價網最新揭露資訊,台北市內湖區今年中揭露一筆每坪僅十九.五萬元新屋實價紀錄,卻未標註特殊交易,讓房產業界一度心驚,連北市新案價格都崩跌?但經多方查證,該案為合建案,地主與建商透過合建分售方式,將土地與建物「交換」卻選擇買賣才能實價登錄,目的應是為了避稅。

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指出,該案說穿了就是合建分售,也就是只有建物與土地「交換」的事實,卻用「買賣」方式登錄實價;推測業者應該想透過實價方式出現一筆貼近「成本」的紀錄,但未標註是「特殊交易」案件,實在是有些不妥。

未標註「特殊交易」案件 不妥

他分析,過往的合建案經常操作壓低建物造價成本,拉高土地取得價格模式,主因是土地不用繳十七%的營業稅,建物則要課徵;未來售屋時,就算採取房地合一價格,因已透過上次交易操作,將房地比變相從三比七的比例改為二比八,讓建物占比偏低,自然要課的稅就減少。

但再仔細看該案的建築完成時間為今年一月,推測可能去年便趕著申請建照,希望趕在今年一月一日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前取得使用執照,才能有效避稅;怎料無法在去年年底取得,避稅手法已大打折扣。

德霖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副教授林旺根認為,壓低建物造價、拉高土地取得價格的情況在房產市場很常見,甚至再加上一些人事開銷或銷貨成本,還可以申報虧損,但因這種操作模式可能損及購屋民眾權益,因購屋民眾未來若要買賣,若國稅局認定房地比不符合比例,反而會再設定另一個房地比,到時候購屋者可能要繳更多稅。

他說,上述課稅模式是房地合一稅制未上路前的操作手法,今年起房地合一稅上路,這類型避稅操作模式已經被堵住了。

林旺根進一步分析,現行實價登錄還是存有相當多的漏洞,不但成為業者避稅的佐證資訊,甚至有些實價資訊還把裝潢價格灌入,建議相關部門應多加防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