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砸錢大肆併購 中企鎖定頂尖歐企

2016/10/11 06:00

中國三安光電擬以73.3億歐元收購歐司朗。(路透)

編譯楊芙宜/特譯

中國企業藉著國有資本在背後撐腰,把目標鎖定具有尖端科技的歐洲企業,砸錢大肆併購。中企純熟地利用資本市場遊戲規則,或對收購對象股權鯨吞蠶食,或藉口先取消大筆訂單、後趁股價暴跌危及資金流之際,提出收購要約,不少德國企業已成為苦主,包括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高科技半導體設備商愛思強(Aixtron),都已成為北京戰略性海外併購的囊中物。

德國企業已成苦主

據紐約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調查,過去2年來,中國公司把收購對象瞄準具關鍵技術、最有代表性品牌的先進企業,去年這類交易達創紀錄的200億歐元(約7200億台幣)。中企藉著有政府在背後撐腰,能取得銀行融資及官方各式補助,期以抄小路「用買的」迅速達到「中國製造2025」或「十三五規劃」(即第13個5年計畫,從2016-2020年)重點產業發展目標。

今年,彭博彙編數據顯示,中資光對德國公司的收購交易,已知或完成的規模就創下113億歐元的空前紀錄,為去年收購金額的8倍。中資收購最新案例為中國三安光電看上知名的德國照明大廠歐司朗(Osram)。德國《經濟週刊》近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三安光電擬提出以每股約70歐元收購歐司朗的「合格報價」。三安若完全吃下歐司朗,收購總額將高達73.3億歐元(約82.1億美元)。

以中國投資基金福建宏芯5月間宣布以每股6歐元、總計6.7億歐元收購愛思強半導體為例,凸顯中國公司非比尋常的海外併購,即使表面上是私人資本,背後仍隱隱出現北京政府有計畫挹注國有資金的操作痕跡。德國特里爾大學政治學教授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直言,「愛思強的例子非常清楚顯示:這並不是一般尋常的投資,相反地,我們看到政府有計畫性的資本在背後運作。」

愛思強最早為1983年從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衍生分出來的企業,現為LED(發光二極體)磊晶設備「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客戶包括台灣晶元光電在內,是在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在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掛有存託憑證(ADR)的大公司。愛思強僱有數百名高技術工程師,在半導體製造所需的先進工具上具有數十年經驗,其系統可產生在製造晶片和LED所需的晶體。

愛思強被臨時抽單

去年12月,愛思強客戶三安光電援引無法符合「特殊規格要求」,於最後時刻取消一大筆訂單,造成愛思強股價短短4天重挫逾42%,從7.11歐元跌至4.09歐元。三安臨時抽單造成原本已受中國需求減弱衝擊的愛思強財務情況如雪上加霜,促使愛思強今年5月接受福建宏芯的收購要約。不過,《紐約時報》研究相關該交易的監管文件及公告後發現,三安光電和福建宏芯之間彼此有財務瓜葛,且都接受中國政府資金挹注。

福建宏芯由中國商人劉振東、廈門博灝投資公司各持51%、49%股權,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認為劉振東背後的影武者來自中國官方,而廈門博灝本身就是受控於地方政府的投資基金。申報文件顯示,三安光電2014年底欠廈門博灝3億人民幣;隔年(2015),變成廈門博灝欠三安光電2.4億人民幣,資金流動似為特定目的提供支持。

福建宏芯、三安光電的共同股東除了廈門另一家國有企業之外,中國政府全國性半導體基金去年對三安光電投資逾48億人民幣,以9%股權成為第2大股東。倫敦投資銀行NSBO報告點出,愛思強最新收購要約的背後就是大客戶三安。

《紐約時報》指出,愛思強買家福建宏芯基金和大客戶三安之間是否或怎麼協調的過程,仍不為人知,但兩者都是北京挹注半導體產業發展資金新方法的產物。以前,中國政府會將資金直接發給幾家知名國有企業;現在,這些資金透過中央和地方投資基金來分配,投資基金再將資金發給博灝、三安這種較小的公司,或是再經由這些相對較小型公司進行挹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