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亞洲國家(地區)大麥克指數
央行︰不適合評估市場匯率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想像一下,如果新台幣匯率升到十三.六九元兌一美元,會變成怎樣?該價位就是按《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所推估的。
《經濟學人》於一九八六年首度發布大麥克指數,迄今已三十年,當初擬用輕鬆的方式介紹匯率理論,沒想到這個趣味性十足的「漢堡經濟學」(Burgernomics)卻被濫用,甚至被視為衡量均衡匯率的指標。
推算台幣被低估57.3%
根據《經濟學人》七月下旬發布的大麥克指數,當時新台幣匯率以三十二.○三元計算,對比隱含匯率十三.六九元,推算新台幣被低估五十七.三%,且即使經過調整後,仍遭低估超過四十%。
馬幣更被低估逾60%
亞洲主要國家中,若根據大麥克指數衡量,台灣還不是被低估最多的國家,馬來西亞的馬幣更被嚴重低估逾六十%;而鄰近的香港及中國,港幣、人民幣分別遭低估約五十%、四十五%。
即使物價相對高的日本,當地一個大麥克售價三七○日圓,換算下來日圓的隱含匯率為七十三.四一日圓兌一美元,與近期匯價相比,也顯示被低估約三十%。
關於大麥克指數的用途,中央銀行表示,大麥克指數不適合用於評估當前市場的均衡匯率。
《經濟學人》亦早在二○○三年便坦承,大麥克指數有其缺陷,因為大麥克並非跨境貿易的商品,不符PPP理論的條件;大麥克漢堡價格易受各國稅負、關稅、不同的利潤率,以及租金等非貿易投入財的成本影響。
因此,《經濟學人》指出,大麥克指數從來就不是做為匯價走勢的精確預測,僅為使匯率理論更易理解的工具而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