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住養老院也不願與女兒同住!8旬老翁悲泣殘酷原因

2025/11/26 19:05

無法自理的8旬老翁,因聽不懂方言,拒絕與女兒同住。(彭博)無法自理的8旬老翁,因聽不懂方言,拒絕與女兒同住。(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1名84歲高齡老翁健三(化名),不會煮飯、做家事,是典型的「昭和時代男人」,隨著老伴過世,女兒擔憂無法自理的父親,無法獨自生活,於是將其接到東京一同居住,然而,在短暫同住,父親卻突然哽咽訴說,「我聽不懂這裡的方言,我覺得他是在嘲笑我,我想回老家」,而原以為是為父親好,卻事得其反,最後女兒與父親協商後,決定讓父親住進秋田家附近的養老院。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田村悅子(58歲,化名)和丈夫住在東京,他們的3個孩子都已經搬出去住了,但3個月前,他們把84歲的父親健三從秋田縣的老家接過來一起住。

悅子說,父親是典型的「昭和時代男人」,把所有家務都交給母親。他什麼都不用說,只要雙手抱胸等著,就會有人端來1杯熱茶,然而6個月前,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直以來獨自照顧健三的母親突然因心臟衰竭過世。

悅子指出,父親每個月能領約18萬日圓(約新台幣3.6萬)的退休金,還有一筆可觀的積蓄,所以我們並不擔心經濟問題,但父親連微波爐都不會用,更別提電鍋了,他連垃圾分類都不會,更別提打掃衛生和洗衣服了。

悅子進一步指出, 自從媽媽過世3個月後,我第1次回到父母家,發現家裡堆滿了垃圾袋,更糟糕的是,袋子裡裝滿了空的便當盒和超市買來的預製食品盒。

悅子覺得父親1個人生活肯定不行,於是賣掉了老房子,勸說健三搬到他們居住的關東地區。

然而,在東京的生活只在最初幾週比較順利,悅子說,在東京結識一些朋友對父親有好處,並鼓勵他加入當地老年人聚集的社區中心。她覺得父親會喜歡參加將棋或圍棋俱樂部,然而,健三去了幾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嘗試過,相反,他更多的時間是茫然地望著天空, 「我問他為什麼,他只是搖搖頭。

但有1天晚上,晚餐後,父親突然緊緊地抓住我的手,我驚訝地看著他,他哭得泣不成聲,」健三哽咽著懇求說:「我想回秋田。我聽不懂這裡的方言。我覺得他是在嘲笑我。這裡不適合我。」

專家表示,子女過度擔憂父母的未來,過早決定搬遷,最終損害了父母的身心健康,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像健三從農村地區搬到城市地區會帶來一系列複雜的壓力,包括方言、日常生活習慣以及鄰裡關係品質的變化,僅僅因為無法做家事就選擇與家人同住,未必是最佳方案。

悅子表示,當時以為把父親叫到東京是為了他好,但是結果卻越逼越遠,於是在經與父親協商後,決定讓他住進秋田家附近的養老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