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常踩雷!7種「看似省錢」的機票策略其實不划算

2025/11/19 18:01

《GOBankingRates》點名7種「省錢機票策略」其實根本不划算。(示意圖,彭博)《GOBankingRates》點名7種「省錢機票策略」其實根本不划算。(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這個小資旅行越來越流行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技巧來搶便宜機票,然而,並非所有策略都像宣稱的那樣有效,有些幾乎省不了什麼錢,有些則需要你承受麻煩、頭痛,甚至在機場過夜。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點名7種「省錢機票策略」其實根本不划算。

1.過早或臨時預訂:航空公司通常會根據需求調整票價,訂得太早可能錯過接近出發日的降價。反之,等到最後一刻才預訂則風險較高,因為需求上升,價格通常會飆升。最佳預訂時間通常是提前幾週到幾個月,具體取決於目的地。

2.過度依賴廉價航空:廉價航空的票價確實非常誘人,往往比傳統航空低得多,這讓許多人認為它們總是省錢的最佳選擇。但低成本航空的隱性費用往往很高,行李、選座位、餐食,甚至登機證列印都可能額外收費。此外,這些航空公司常從較偏遠的機場起降,可能導致往返市區的交通費用和時間增加。

3.使用不知名的第三方訂票網站:為了尋找最便宜的機票,有些旅客會轉向鮮為人知的訂票網站,聲稱能提供無敵優惠。這些網站可能有隱性費用、嚴格的不可退款政策,甚至有可能是詐騙。而且,一旦航班變更或取消,透過第三方客服處理會非常麻煩。通常直接透過航空公司或知名旅行社訂票會更安全可靠。

4.為了省錢選擇超長時間轉機:一個常見省錢策略是選擇轉機時間很長的航班,因為這些航班有時比直飛航班便宜。雖然能省幾塊錢,但你可能會在漫長的轉機過程中花更多在餐飲、住宿和機場設施上。不僅如此,也會很累,浪費寶貴的假期時間或工作安排。

5.執著於無痕模式:很多人相信,網頁在無痕模式下搜尋航班或清除Cookies,可以防止航空公司追蹤你的搜尋行為並提高票價,從而獲得更低的價格。雖然確實存在基於需求的動態定價,但Cookies或瀏覽紀錄對機票價格的影響往往被誇大了。航空公司主要依據整體市場趨勢和座位容量來定價,而不是針對個別用戶。

6.盲目追求積分與里程:常客計劃和信用卡積分確實能讓你累積里程,換取免費機票。然而,有些旅客過於專注於累積積分,做出不理性的財務決策。為了賺取積分而購買自己不需要的航班或商品,或僅因偏好某家航空公司而選擇更貴的航班,往往會花費比獎勵本身還多的錢。

7.完全依賴機票比價網站:像Kayak、Skyscanner和Expedia這類網站,確實方便比較多家航空公司的票價。但這些網站並不總是包含所有航空公司,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區域性航空公司,它們可能提供更優惠的價格。此外,有些航空公司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會有獨家優惠,比價網站上看不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