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向美國科技和基礎建設項目提供2000億美元(台幣6.24兆元)貸款,這些項目幾乎覆蓋美國每個州,從天然氣管道到機場航站樓。(取自網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向美國科技和基礎建設項目提供2000億美元(台幣6.24兆元)貸款。儘管華府警告發展中國家要提防中國的債務陷阱,但中國貸款機構仍為2500個項目提供支持,這些項目幾乎覆蓋美國每個州,從天然氣管道到機場航站樓。
根據週二(18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在過去25年裡,中國金融機構向美國提供超過2000億美元的貸款,比它們向任何其他國家提供的貸款都多。這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投資的一部分,目的是控制從事敏感技術的西方公司。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中國很少披露其國有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營運情況。但位於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的威廉瑪麗大學的研究實驗室 AidData報告一項他們稱之為「出乎意料且違反直覺」的發現:在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金融機構在美國幾乎每個州都支持了2500個項目,從天然氣管道到機場航站樓。超過一半的貸款約1030億美元是在2018年之後發放。
援助數據組織(AidData)執行董事布拉德利·帕克斯說:「這真是莫大的諷刺」;「華府一直在警告其他國家不要對中國承擔債務風險,但與此同時,中國國有債權人卻向美國借款人提供了大量貸款。」
透過深入挖掘來自數百個國家的24萬6000個不同數據源的披露信息,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貸款規模比之前所了解的還要大。
自2000年以來,該組織已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2.2兆美元的貸款和贈款,僅2023年(有完整數據可查的最近一年),其提供的貸款就高達1400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這些貸款大多集中用於已開發國家(包括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高科技資產。
這項發現對西方對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努力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及其盟友指責北京利用貸款加劇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或侵犯其主權。但這些政府似乎忽略了一個規模更大的秘密貸款計劃,該計劃使中國銀行業獲利頗豐,並幫助中國投資和收購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公司。
根據AidData報告顯示,中國國有銀行已為數百個國家級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其中包括從加拿大到紐約的高壓輸電線路;位於維吉尼亞州北部的世界最大數據中心之一;以及紐約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的幾個航站樓。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經常為包括亞馬遜、哈里伯頓、特斯拉、波音、高通和迪士尼在內的財富500強公司的日常營運提供信貸額度。上述所有公司均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銀行也發放了數百億美元的貸款,幫助中國企業收購從事電腦晶片、DNA分析和其他中國希望佔據主導地位的技術的美國公司。
此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富裕工業化國家的廣泛活動遠不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中國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活動那麼引人注目。這些政策性銀行的明確使命是透過向低收入國家提供貸款來推動北京的經濟目標。
這些貸款中大部分直接流向非中國企業,用於支持其營運,但也有部分貸款流向中國控股公司,以確保它們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收購外國公司。
西方監管機構通常認為第二種貸款只是支持個別中國企業做出商業決策,而忽略這種做法。但AidData的研究表明,這些銀行與北京在人工智慧、清潔能源技術和先進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努力密切相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